|
经》里有四句非常有名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诸佛,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诸佛。燃灯古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佛代表未来诸佛。清代《破邪详辩》中有首打油诗:天上龙华日月星,地下龙...
|
http://sd.dzwww.com/sdnews/201702/t20170202_15491847.htm
|
2017-02-02
|
领,那就是,只要沿着积德积德再积德、谦下谦下再谦下、认真认真再认真的路走,就一定能走通,走上解脱之路,走向光明大道!而且一切诸佛菩萨得道者都是沿着这条光明的大道走通的,一路留下他们的信号,一切众生,只要也沿着这条光明的路走就能一路对上他们的信号,共...
|
http://laiwu.dzwww.com/lc/201611/t20161111_15127793.htm
|
2016-11-11
|
相门。此所谓释迦牟尼佛所说之“三界唯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正眼法藏”是“体法者冥合自然,一切诸佛莫不皆然”,“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天台宗 的“正法眼藏”是“有心识者,同归于佛。理唯一致,无大`小`上三乘佛学...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jzx/201608/t20160816_14780269.htm
|
2016-08-16
|
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杂阿含经》之《央掘魔罗经》(卷2)里说: “诸佛如来所不得者。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
|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507/t20150707_12667261.htm
|
2015-07-07
|
马”般的难以驯服了,这时你就能体验到演奏时内心“如如不动”的美妙境界了。 七、结语 《金刚经》是一部成佛之经,所以佛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依法出生分第八)又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
|
HTTP://yantai.dzwww.com/ytyy/yylt/201301/t20130102_7870441.htm
|
2013-01-02
|
宝”是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的佛、法、僧,又作三尊。其中“佛”指觉悟了人生真相,并教导他人的佛祖释迦牟尼,或泛指修成正果的一切诸佛;“法”指佛所说之法;“僧”指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此三者在佛家看来,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如世间之宝,故称三宝。 哲学宗...
|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ctwhjyfh/zjlt/201112/t20111229_6844462.html
|
2011-12-29
|
马”般的难以驯服了,这时你就能体验到演奏时内心“如如不动”的美妙境界了。 七、结语 《金刚经》是一部成佛之经,所以佛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依法出生分第八)又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
|
HTTP://yantai.dzwww.com/ytyy/yylt/201301/t20130102_7870441.htm
|
2013-01-02
|
宝”是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的佛、法、僧,又作三尊。其中“佛”指觉悟了人生真相,并教导他人的佛祖释迦牟尼,或泛指修成正果的一切诸佛;“法”指佛所说之法;“僧”指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此三者在佛家看来,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如世间之宝,故称三宝。 哲学宗...
|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ctwhjyfh/zjlt/201112/t20111229_6844462.html
|
2011-12-29
|
文字般若就是真教。真教、真慧、真理就是三种般若。由真教产生真慧,由真慧而证得真理,是为三种般若的相互关系。般若是佛母。一切诸佛从般若生,由此而言,即是诸佛之母。《仁王护国经》说:“般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母、诸菩萨母。”又说:“般若能出生一切佛法、一切...
|
http://www.dzwww.com/special/ts/dsq/201003/t20100317_5441973.htm
|
2010-03-17
|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稀有事, 此光照东方 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 以众宝庄严, ...
|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200801/t20080102_3138069.htm
|
2008-0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