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方便采用和搬运。采好的冰会被储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地下冰窖里,《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中的“凌阴”就是山阴处的藏冰地窖,“二之日”“三之日”是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地下冰窖内铺满了干净稻草和芦席,设置了专门搬...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7/t20190725_18985196.htm
|
2019-07-25
|
便是城里,有的也有地窖,掘地三尺,冬暖夏凉。 地窖是老祖宗的发明,《诗经》时代的先民已经会用地窖藏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寒冬腊月里“冲冲冲”地凿冰,正月里把冰块送进地窖冷藏。 地窖在东北极为常见,庄户人家家家都有,而且都很大,很宽敞...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1/t20171130_16722814.htm
|
2017-11-30
|
现在的人们很少知道,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伐冰、藏冰,《诗经》里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冰室。这种方法从商周一直沿用到近代。古人把冰块取出来,放在名为“冰鉴”的陶器或青铜器中,再将盛装食物的器皿放进去,用来保鲜食物或者冷冻饮料...
|
HTTP://heze.dzwww.com/house/jj/jdrd/201410/t20141015_11181741.htm
|
2014-10-15
|
现在的人们很少知道,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伐冰、藏冰,《诗经》里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冰室。这种方法从商周一直沿用到近代。古人把冰块取出来,放在名为“冰鉴”的陶器或青铜器中,再将盛装食物的器皿放进去,用来保鲜食物或者冷冻饮料...
|
http://linyi.dzwww.com/home/news/201410/t20141015_11180004.htm
|
2014-10-15
|
大众网济宁10月15日讯 现在的人们很少知道,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伐冰、藏冰,《诗经》里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冰室。这种方法从商周一直沿用到近代。古人把冰块取出来,放在名为“冰鉴”的陶器或青铜器中,再将盛装食物的器皿放进去,用来...
|
http://jining.dzwww.com/jiaju/jiancai/201410/t20141015_11179202.htm
|
2014-10-15
|
奶制成了冰淇淋,解了皇帝老儿的苦夏。其实,冷饮在中国的传统绝不输西方。《诗经·幽风·七月》曰,劳动人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干吗?留着盛夏给统治阶级吃。《诗经》的时代略早于古罗马,而且那时享受夏季特饮的绝对人数,要比后者多多了。到了周代,这...
|
http://tour.dzwww.com/shandong/mstc/201407/t20140731_10756029.htm
|
2014-07-31
|
奶制成了冰淇淋,解了皇帝老儿的苦夏。其实,冷饮在中国的传统绝不输西方。《诗经·幽风·七月》曰,劳动人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干吗?留着盛夏给统治阶级吃。《诗经》的时代略早于古罗马,而且那时享受夏季特饮的绝对人数,要比后者多多了。到了周代,这...
|
http://tour.dzwww.com/ycyj/gnyyc/201407/t20140724_10712463.htm
|
2014-07-24
|
即分配冰块。而夏历(农历)三月的中原大地已是春末,此时的冰一般只能是储藏的冰。《诗经 豳风 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描述的就是当时的藏冰习俗。 那么,古人将冰藏在什么地方呢?古书中记载的冰库类型可谓众多:凌阴、凌室、冰室、冰窨、...
|
http://taian.dzwww.com/2013sy/zszl/201307/t20130716_8647809.html
|
2013-07-16
|
称为“冰食”。冷食的传统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是当时的奴隶们唱的一首农事诗,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旧时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译过来就是:十二月,把冰凿得通通的响。正月...
|
http://taian.dzwww.com/xinwen/gjxw/201304/t20130418_8255864.html
|
2013-04-18
|
冰藏入凌阴,以供来年天暖时使用。由此推断,周王室和诸侯国的都城内,都应有藏冰的凌阴。《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秦都雍城凌阴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诗句的解释提供了实物例证。 城市的...
|
http://www.ccsc.gov.cn/ctwh/200906/t20090609_4762751.html
|
2009-06-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