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21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
到具体学说中,人们可以发现,天台宗的许多理论已经出现了一种注重「心性」的倾向。例如,在天台宗人的著述中,虽然他们也常常以中道实相说佛性,但已逐渐出现把诸法实相归诸一心的倾向。如慧思就曾以「觉心」释佛性, 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大乘止观法门》...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5_3158835.htm 2008-01-15

圆教与圆善:牟宗三哲学的核心思想
八果圆”。八圆归摄于理圆,所谓理圆,就是“中道即一切法,理不偏也”。[2]此非空非有、即真即俗、不歧离于空假中圆融三谛的中道实相,即是圆照一切的最高胜境,也就是天台教判中,“但化最上利根之人”的圆教。贤首五教之判,虽将天台之圆教改为顿、圆二教,但为自...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jinghf/200709/t20070905_2454371.htm 2007-09-05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
到具体学说中,人们可以发现,天台宗的许多理论已经出现了一种注重「心性」的倾向。例如,在天台宗人的著述中,虽然他们也常常以中道实相说佛性,但已逐渐出现把诸法实相归诸一心的倾向。如慧思就曾以「觉心」释佛性, 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大乘止观法门》...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lanyonghai/200706/t20070609_2218002.htm 2007-06-09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
到具体学说中,人们可以发现,天台宗的许多理论已经出现了一种注重「心性」的倾向。例如,在天台宗人的著述中,虽然他们也常常以中道实相说佛性,但已逐渐出现把诸法实相归诸一心的倾向。如慧思就曾以「觉心」释佛性, 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大乘止观法门》...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5_3158835.htm 2008-01-15

圆教与圆善:牟宗三哲学的核心思想
八果圆”。八圆归摄于理圆,所谓理圆,就是“中道即一切法,理不偏也”。[2]此非空非有、即真即俗、不歧离于空假中圆融三谛的中道实相,即是圆照一切的最高胜境,也就是天台教判中,“但化最上利根之人”的圆教。贤首五教之判,虽将天台之圆教改为顿、圆二教,但为自...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jinghf/200709/t20070905_2454371.htm 2007-09-05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
到具体学说中,人们可以发现,天台宗的许多理论已经出现了一种注重「心性」的倾向。例如,在天台宗人的著述中,虽然他们也常常以中道实相说佛性,但已逐渐出现把诸法实相归诸一心的倾向。如慧思就曾以「觉心」释佛性, 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大乘止观法门》...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lanyonghai/200706/t20070609_2218002.htm 200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