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酿成了一个多世纪的欧风美雨,并形塑了现实的文化生态,距离我们悬为“应然”目标的打通古今、融汇中西——“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语)还有很大距离。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反思,能够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为当下和未来...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2001/t20200103_19545081.htm
|
2020-01-03
|
联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进呈刑律分则草案折》载:‘是编修订大旨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清末修律处理外来法与本国固有法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移植有哪些启示?”...
|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10/t20191012_19246466.htm
|
2019-10-12
|
首是瞻”,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创造性转化”。陈寅恪曾说:“其真能于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史略》正是这种“...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05_18688211.htm
|
2019-05-05
|
首是瞻”,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创造性转化”。陈寅恪曾说:“其真能于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史略》正是这种“...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7/t20180716_17610709.htm
|
2018-07-16
|
在戊戌维新后,严复译介西方经典,系统地向国人展示西方近代思想。但目睹一战惨况,严复对西方文明认识发生变化:“今所云西人之学说,其广者,曰平等,曰自由;其狭者,曰权利,曰爱国。之四者,岂必无幸福之可言?” 严复以为一战是西方文明“尚武爱国,各奋其私...
|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805/t20180506_17339156.htm
|
2018-05-06
|
最早在中国以文字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人。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1902年10月16日在《新民丛报》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中说:“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括...
|
https://www.dzwww.com/2018/158869/gq/201805/t20180504_17332911.htm
|
2018-05-04
|
最早在中国以文字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人。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1902年10月16日在《新民丛报》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中说:“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括...
|
https://www.dzwww.com/2018/158869/gq/201805/t20180504_17332910.htm
|
2018-05-04
|
审视的角度,乃至改变自身的那副“有色眼镜”。 举例来说,近代中国第一位系统介绍康德哲学的梁启超所撰写的《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一文,在贺麟的审视之下,就发现他是用“中学”来“格义”康德,发生了奇妙的“中国化”现象,即贺麟认为,梁的康德“完全被佛学...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7/t20170721_16190937.html
|
2017-07-21
|
宋代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到了近代,以西方哲学观念来诠释老子之道成为老学的特点。如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老子之学说》,认为“其说宇宙之根本为何物者,始于老子”。比王国维略早的严复所撰《老子评点》,同样立足于西学的视野释老。近代老学不仅...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6/t20170630_16105742.html
|
2017-06-30
|
是兼触各家学说,重要代表有吕不韦、刘安等人。 阴阳家可能源自掌管天文历法的羲和之官,为邹衍所创造,提倡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学说。 纵横家可能出自担任外交使节的行人,主要强调以外交手段促成国际势力的平衡,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小说家则可能出身乡里小官...
|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706/t20170626_16086164.htm
|
2017-06-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