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6条 用时0.51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镜鉴】看法国考哲学,试题很玄妙
而“是否”“应该”和“需要”等词语则暗示着核心词语与主语的关系,是要做基本判断,还是要论述义务与必要性?提出的最本质的二难推理是什么?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用来打草稿,尤其侧重于细化文章的结构,确保各部分之间有相关的逻辑性。在随后的两小时,对草稿进行...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506/t20150616_12558245.htm 2015-06-16

标线有硬伤下桥左转必挨罚 车主频中招(图)
会刮蹭到路边停放的车辆,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但若想避免事故,就得压过直行车道的实线,结果就被抓拍了。”阎女士说,这种“二难推理”让她被迫违法。 记者从交警部门得知,路口及周围禁止一切车辆临时或长久停放,接送孩子的“家长车”也不例外,在智能交通管理系...
http://qingdao.dzwww.com/xinwen/qingdaonews/201411/t20141127_11440734.htm 2014-11-27

2011年9月17日联考《行测》判断推理专项解读
甲和乙 【名师解读】考查复言命题推理。已知:①甲、乙、丙中选派1~2人;②不选派甲→不选派乙和丙;③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②和③可组成二难推理,或者选派甲,或者不选派甲,则必然“不选派乙和丙”;再根据条件①可知选派甲。故答案选B。 此题也可采用代入法解题。...
http://edu.dzwww.com/kszx/gwy/201109/t20110919_6649253.html 2011-09-19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十日冲刺完美计划
直言命题与概念间关系、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三段论推理、变形推理和模态命题以及复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和推理规则、假言连锁推理、二难推理。※ 其中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和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尤其是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是必然性推理考查较多的部分,要重点复习。一定要将...
http://edu.dzwww.com/dzjyxw/redian/201011/t20101126_6000698.html 2010-11-26

传统:具体而又普遍——论典籍诠释的方法,兼与刘清平、穆南珂先生商榷
以,笔者虽然承认“刘文”在面对传统方面的进步,却并不认为其分析就揭示了这三个案例的真相,其真相是由“郭文”道德与法律的“二难推理”(第29页)来揭示的,又由其对孟子“经”、“权”思想的诠释来统一的。但是,由于经、权代表着人生的不同维度与传统的不同层面...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7_3162146.htm 2008-01-17

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殊主义的,需要回复到具体历史场景中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绝对地以普遍主义的方式处理。 第二条材料,是儒家道德哲学一个典型的二难推理,亦不能浅层次、直线性地理解。大家知道,舜是在一个很有问题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的,“父顽、母嚣、象傲”,父母宠爱其弟,而其父...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7_3162144.htm 2008-01-17

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
殊主义的,需要回复到具体历史场景中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绝对地以普遍主义的方式处理。 第二条材料,是儒家道德哲学一个典型的二难推理,亦不能浅层次、直线性地理解。大家知道,舜是在一个很有问题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的,“父顽、母嚣、象傲”,父母宠爱其弟,而其父...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10_3067326.htm 2007-12-10

传统:具体而又普遍
以,笔者虽然承认“刘文”在面对传统方面的进步,却并不认为其分析就揭示了这三个案例的真相,其真相是由“郭文”道德与法律的“二难推理”(第29页)来揭示的,又由其对孟子“经”、“权”思想的诠释来统一的。但是,由于经、权代表着人生的不同维度与传统的不同层面...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345.htm 2007-12-07

近年来儒家伦理论战述评——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胡治洪)
14) 关于“窃负而逃”,是孟子对学生桃应设问的回答,当然也反映了儒家的法律和伦理观念。郭氏承认这是“儒家道德哲学一个典型的二难推理”,它“凸显了情与法、法与德的张力”。[1](P15-16)但舜既“不会去阻止皋陶逮捕瞽瞍并绳之以法”,而又“偷偷地背着父亲逃到法律...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huzhihong/200705/t20070524_2178977.htm 2007-05-24

2011年9月17日联考《行测》判断推理专项解读
甲和乙 【名师解读】考查复言命题推理。已知:①甲、乙、丙中选派1~2人;②不选派甲→不选派乙和丙;③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②和③可组成二难推理,或者选派甲,或者不选派甲,则必然“不选派乙和丙”;再根据条件①可知选派甲。故答案选B。 此题也可采用代入法解题。...
http://edu.dzwww.com/kszx/gwy/201109/t20110919_6649253.html 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