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5条 用时0.15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
虽有先王不能更也。”墨子主张“爱无差等”(兼爱),反映手工业行会成员间平等互助的朴素愿望,明确提出全人类共同的人性论、人格论和人权论。墨家“兼爱”学说,是最彻底的人道主义。 墨子“兼爱”论题的命题含义,是“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属“应然”的道义逻...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1/t20191107_19334079.htm 2019-11-07

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
虽有先王不能更也。”墨子主张“爱无差等”(兼爱),反映手工业行会成员间平等互助的朴素愿望,明确提出全人类共同的人性论、人格论和人权论。墨家“兼爱”学说,是最彻底的人道主义。 墨子“兼爱”论题的命题含义,是“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属“应然”的道义逻...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0/t20191012_19246049.htm 2019-10-12

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重构
个别标点符号略有校改。另,对“仁且智”在孟子思想中以及思想史上重要作用的详细讨论,参见杨海文:《“仁且智”与孟子的理想人格论》,《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第40-49页;杨海文:《〈孟子〉与〈古今人表〉的理想人格论——以圣、仁、智为中心》,《江汉论坛...
https://www.dzwww.com/2018/rfxx/rxyl/rxlsyj/201808/t20180807_17696929.htm 2018-08-07

K11艺术村为您呈献“赤手空拳——耿旖旎”个展
放性的思考角度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格局。 “赤手空拳”看似是行为、是状态,实则是意识、是精神。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人格论中将精神世界的三个层面定义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互相影响又层层推进。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耿旖旎跳开固有的创...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1/t20180115_16917830.htm 2018-01-15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下)
道。七、 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理想人格庄子及其学派提出了“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庄子》内篇中的《大宗师》、《齐物论》、《逍遥游》三篇文章的主旨,一般认为这是庄子的代表作。《大宗师》...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45.htm 2016-05-03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上)
道。七、 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理想人格庄子及其学派提出了“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庄子》内篇中的《大宗师》、《齐物论》、《逍遥游》三篇文章的主旨,一般认为这是庄子的代表作。《大宗师》...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18.htm 2016-05-03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下)
 七、 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理想人格 庄子及其学派提出了“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庄子》内篇中的《大宗师》、《齐物论》、《逍遥游》三篇文章的主旨,一般认为这是庄子的代表作。 《大宗师...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65.htm 2016-05-03

声无哀乐与心身异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多层认识
也就是因名立教,即用儒家的名分伦理与道德来教化天下。汉末社会的动乱早已宣告了这种学说的虚妄。嵇康根据老庄的自然人性格与人格论对儒家的人格论作了总的清算:“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健亮心达者...
HTTP://yantai.dzwww.com/ytyy/yylt/201508/t20150809_12862688.htm 2015-08-09

临沂风向标品牌策划首创空位营销理论
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寻找一套适用于国内中小企业的营销理论体系,在长时间的摸索中收获了:轻传播、微营销、方向盘创业理论、品牌人格论等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营销理论工具。但这些收获,大部分是在局部领域,让企业看清在传播、形象、创业、定位等细分领域的脉络,却...
http://sd.dzwww.com/cj/201503/t20150321_12079292.htm 2015-03-21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得其形而遗其神”
为何收效甚微?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认为,当下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都有反思的空间。“中华文化是道器合一,核心是人格论与价值论,即培养人才首先是做人的根本价值,然后延及知识系统,而我们现在是‘西体中用’,即采用西方教育的知识论与工具论来对待...
http://edu.dzwww.com/dzjyxw/kd/201404/t20140428_10136315.html 2014-04-28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