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8条 用时0.3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不能“牛不吃水强摁头”
把“担子”甩回给了群众,要么给群众带来经济损失,要么挫伤了群众积极性。一些政策落实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搞一刀切,规划“以一知万”,招标一招了之,到最后反而给基层工作平添时间、精力、资金成本,甚至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影响脱贫攻坚总体进程。 好政策源于样板、...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4/t20180424_17296191.htm 2018-04-24

不能“牛不吃水强摁头”
担子”甩回给了群众,要么给群众带来经济损失,要么挫伤了群众积极性。一些政策落实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搞一刀切,规划“以一知万”,招标一招了之,到最后反而给基层工作平添时间、精力、资金成本,甚至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影响脱贫攻坚总体进程。 好政策源于样...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4/t20180423_17293764.htm 2018-04-23

《老子》索隐(六则)
不得曰微”,帛书本为“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鱼不脱于渊”“国之利器不示于人”都是一种“微,《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老子》言“正言若反。”就象极端重视雌、弱、卑、下一样,《老子》把“微”也视为一种“明”,一种厉害之至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93.htm 2016-05-03

《老子》索隐(六则)
不得曰微”,帛书本为“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鱼不脱于渊”“国之利器不示于人”都是一种“微,《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老子》言“正言若反。”就象极端重视雌、弱、卑、下一样,《老子》把“微”也视为一种“明”,一种厉害之至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46.htm 2016-05-03

哲理醒世辩证探索(11)
50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从现在的事可以知道以前的事,从一件事的道理可以去推得所有的道理,从小地方可以去发现更广大的世界。 取胜 人们追求认知事物,选取无穷方法途径,皆有其效,而难以其律,唯有“知己知彼”,而成千古胜律。而今若继往“知己知彼”...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ctwhjyfh/zjlt/201203/t20120327_7000873.html 2012-03-27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上)
通过统类的作用,由后王之道便可推知先王之道,由今世便可推知往古,这种反省历史的方法就是荀子历史理论中著名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非相)的推知方法。那么,我们回到主题,荀子的"法后王"是指什么?笔者认为,荀子所谓"后王",并非特指某某人(学术界一...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4_3156912.htm 2008-01-14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上)
通过统类的作用,由后王之道便可推知先王之道,由今世便可推知往古,这种反省历史的方法就是荀子历史理论中著名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非相)的推知方法。那么,我们回到主题,荀子的"法后王"是指什么?笔者认为,荀子所谓"后王",并非特指某某人(学术界一...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301.htm 2007-12-07

中国先秦时期的史学观念
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拱而议。”〔[38]〕“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从而得出“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结论。〔[39]〕这里的会通古今,是以强调知今为重点的。《吕氏春秋·长见》篇进一步发挥了这种观念,认为“今之于...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7/t20070726_2366306.htm 2007-07-26

荀子“后王”本义新探
“法先王”虽然共同构成了荀子的政治思想,但二者并不完全在对等的层面,“后王”和“先王”、“百王”之间构成一种“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11](p81) (《非相》)的推知关系,“法后王”只是“法先王”的途径和手段,“法后王”只是为了更好地“法先王”。...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20_2165180.htm 2007-05-20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上)
通过统类的作用,由后王之道便可推知先王之道,由今世便可推知往古,这种反省历史的方法就是荀子历史理论中著名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非相)的推知方法。 那么,我们回到主题,荀子的“法后王”是指什么? 笔者认为,荀子所谓“后王”,并非特指某某人(...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20_2165156.htm 200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