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3条 用时0.1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鸟鸣嘤嘤
清早,我被一只小鸟叫醒,那一串清音,把我一下子带入《诗经》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听,这声音如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遗落田园,散发着草木的香气、溪流的灵韵。 那只早起的鸟儿,喙若玉石,圆润机灵,“叽里咕噜”奏出天然、本真、清越...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5/t20190504_18684494.htm 2019-05-04

小说家也是捎话人
不是听不到,而是在历史中遗落了声音。古人是有敏感的听觉的,并将他们所听到的自然万物保留在诗歌中,如关关雎鸠的“关关”,如伐木丁丁的“丁丁”,都是人和自然共同发声的美妙诗句。刘亮程由此有个有意思的说法:“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艺术,发明的语言体系,创造出...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1/t20190118_18308587.htm 2019-01-18

当海鲜遇上《诗经》 诗句里外醉逍遥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陶一萍)“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古韵悠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的《漫话诗经》讲座,不是在高校课堂上,而是在一家闹市区的海鲜餐厅内娓娓道来。听众则是来商场购物的社区居民和餐厅员工。 为何一场《诗经》讲...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12/t20181221_18208471.htm 2018-12-21

木叶:不辜负那些来到我身上的阳光
异人物写出以上文本时的状态,可惜我们未必很清晰。当然可以试着推想。就我有限的感受,好的批评状态除了像水底的火焰,还有如“伐木丁丁”,向世界与虚无抛去一些声音。 4什么契机让你从事文学批评?第一次写文学批评是什么时候? 记得大三时写过一篇谈顾城的文章,两...
http://culture.dzwww.com/ts/201710/t20171019_16552573.htm 2017-10-19

单亲妈送脑瘫儿进哈佛:29年是一场“人生马拉松”
命保住了,但今后的路必将“痛苦艰辛又漫长”。 她给孩子起名丁丁(第二个字念“zheng”——记者注),即是因为她想起《诗经》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诗句,大树砍伐都有响动,她希望他至少能在这世界留一点声响。 让丁丁活下来,是第一个层次。怎样让他活好一点?这...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706/t20170630_16104755.htm 2017-06-30

单亲妈送脑瘫儿进哈佛:29年是一场“人生马拉松”
命保住了,但今后的路必将“痛苦艰辛又漫长”。 她给孩子起名丁丁(第二个字念“zheng”——记者注),即是因为她想起《诗经》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诗句,大树砍伐都有响动,她希望他至少能在这世界留一点声响。 让丁丁活下来,是第一个层次。怎样让他活好一点?这...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706/t20170630_16104753.htm 2017-06-30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为什么不说成“四海之内皆朋友”
志、有爱”来诠释“友”(《经籍纂估》),可谓得其真意。 其实,先秦文献中,也常见此意义之“友”。如《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中的所谓“友声”,所描述的正是一种亲切、温暖、共鸣的呼声;又如《诗...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ctgy/201701/t20170122_15467135.htm 2017-01-22

周朝人喜欢开派对 上下级通过派对建友谊
朋友等一个个圈子的温情,传递正能量,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记载,但诗歌里有。例如,《诗经》在这方面就介绍得特别详细。 资料图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周朝人向往一个友爱型社会 两千八百年多年前的周宣王时代,中国北方某处的山谷里,传来伐木的声音。一阵接一阵的伐木声...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ctgy/201611/t20161122_15176229.htm 2016-11-22

V7彩金木地板,收割季歌声里的圣象三层实木!
(原标题:V7彩金木地板,收割季歌声里的圣象三层实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伐木许许,酾酒有藇。伐木活动自古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最容易获取的自然资源之一,树木时而化作住所,为人们挡风遮雨;时而化作生活器具,给人们提供便利;时而又化作兵刃,替人们...
http://home.dzwww.com/qykx/201605/t20160526_14352232.htm 2016-05-26

中国人最易误解六大文史常识
是内在修养和美丽容貌的和谐统一,既要美貌,更需道德和智慧。 自己“乔迁”不合适 “乔迁”一词来源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整句话的意思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也就是说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忽然跃...
http://www.chinakongzi.org/ctwhjyfh/zjlt/201512/t20151224_13559678.htm 2015-12-24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