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35条 用时0.18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平等 向善 知止 乐天——先秦学术与当代人文精神建构高峰论坛综述
地裂。 所谓“乐天”,其字面语词出自《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以及孟子“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但其思想的主要来源则是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生命哲学。不过,作为现代价值的“乐天”,是在众生“平等”、人人“向善”以及有所不为的“知止”大前提之下,人与自...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6/t20170630_16105290.html 2017-06-30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故事靠这本书才得以流传下来
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通篇亦以“道”为主题...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704/t20170427_15847586.html 2017-04-27

学苑论衡: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4/t20170417_15786311.html 2017-04-17

民族艺术理论中气韵观的源起与演化
生而言,他们各有自己的理论立脚处和逻辑上的展开脉络。宗白华先生的观点始终是在中西艺术传统比较角度展开的;而徐复观则立足于先秦道家思想观念;李泽厚始终不离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他们对传统的各自阐发无疑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转换(或现...
http://yantai.dzwww.com/ytyy/yymb/201703/t20170326_15687241.htm 2017-03-26

道家另一种优美:老聃、庄周、列御寇
让快的生活带走了,而很少有人能将匆匆的脚步稍作停留,来关注一下心灵之所。 虽然我们习惯将“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实际上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魏晋时期又发展出玄学,所以有一套“慢生活主义”丛书,分别是《老子智慧》、《庄子神游》...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11/t20161124_15188586.htm 2016-11-24

道教与道家 原是两码事?学者撰文理清源流
的印象。道教发生的思想渊源主要有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神仙思想、谶纬神学。 资料图 一、道家与道教原来是两码事? 先秦道家是学术上的派别,并非宗教,《老子》、《庄子》都是学术著作,而非宗教经典。但道家与道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的史家对道家与...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jzx/201611/t20161110_15122110.htm 2016-11-10

“首届易学与庄子文化学术论坛”学术总结
现实的生命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王绪琴教授提交的论文《自全之道与全生文化——先秦儒道全生思想要览》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疏理了先秦道家的老子、杨朱、庄子、管子、《吕氏春秋》,及儒家的孔子与曾子的全生观念与具体的养生方法,证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在解决生命问题...
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610/t20161005_14983201.htm 2016-10-05

先秦道家价值观体系的变迁
周耿 中国哲学所关注的首先是人的价值实现问题。而“价值实现”通常又是通过入世与出世这一矛盾展示出来的。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解决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它既入世而又出世”(《中国哲学简史》)。所谓“既入...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09/t20160927_14957397.html 2016-09-27

利用地方性知识“深描”学术史——评《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
的细节,也开始逐步浮出水面。对数术的了解,使我们反思古人思想世界中那些被忽视的复杂性;对黄老学存在的认定,则改变了我们对先秦道家面貌的教科书式的把握,所谓“老庄”的思想线索,在当时的思想界里大概只是一线微光,而充满杀伐决断之气的“黄老”之学才蔚为大...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09/t20160919_14923930.html 2016-09-19

论“名士风度”与“圣贤气象”的思想脉络
学为了给道德与人生确立一个终极依托,也提出人性来之于天命,但是对他们“性——命”得以建构的原因缺乏一个形而上的理论论证。先秦道家建构了以道为终极存在的宇宙论哲学,对性(德)与天道的贯通问题作了理论论证与思想阐释。但是道家将“自然”、“无为”规定为人...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7/t20160729_14699557.htm 2016-07-29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