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光绪      
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 用时0.12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汉语南京
其相同点都说是许振祎名为纪念曾国藩,实为免遭曾国荃的弹劾。 许振祎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弟子,先后跟随曾国藩十六年。许振祎于光緒十二年(1886)至十六年任江宁布政使,离曾国藩去世已十多年,曾国荃此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许振祎可能认为曾国荃是自己老师曾国...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1/t20180108_16882551.htm 2018-01-08

舒大剛:一位不該被遺忘的經學家―略論龔道耕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年十四,已讀完群經、諸子,兼及史部,因讀江藩《漢學師承記》,喜其淵源明晰,遂衷情漢學,自謂平生治學皆根於此。十七年,中光緒十九年(1873)副貢。二十六年(1900),舉於鄉,得舉人。後援例入貲,授內閣中書。道耕無意做官,遂歸故里。 光緒末年,清廷明令...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478.htm 2007-12-31

楊世文:清代四川經學之歷史演变-清代四川经学三考之一
6-1795)、嘉慶(1796-1820)兩朝,時間跨度爲85年。 第三期:道光(1821-1850)、咸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光緒(1875-1908)、宣統(1909-1911)五朝,時間跨度爲91年。 三期共268年。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一刀切”。三...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471.htm 2007-12-31

舒大剛:晚清“蜀學”的影響與地位
川書院近一半左右[11],可见晚清是四川書院大發展時期。 除舊式書院外,四川還是新式學堂設置最早的地區之一。中日甲午海戰後,光緒皇帝繼1895年批准天津成立北洋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後,於1896年批准成都成立了四川中西學堂(四川大學前身)、上海成立南洋公學(...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468.htm 2007-12-31

附錄 《齐民要术》
瀛,張步瀛於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就黃廷鑑校本再轉錄。底本用的是《津逮》本。現缺第七、第八兩卷。 (二)劉壽曾轉錄本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劉壽曾以黃蕘圃原本轉錄,底本即我們所用湖湘本的影寫本(見第六節第二目)。勞季言校宋本源出朱述之校本,劉壽...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zzbj/nj/lsjd/200710/t20071013_2531547.htm 2007-10-13

晚清“蜀學”的影響與地位
川書院近一半左右[11],可见晚清是四川書院大發展時期。 除舊式書院外,四川還是新式學堂設置最早的地區之一。中日甲午海戰後,光緒皇帝繼1895年批准天津成立北洋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後,於1896年批准成都成立了四川中西學堂(四川大學前身)、上海成立南洋公學(...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shudagang/200706/t20070605_2207492.htm 2007-06-05

中西最高學理的綰合與衝突
思想取向的原生基礎。他十四歲之後學習西方科學與文化,然而儒學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一以貫之的理想對他仍有極深的影響。[37]當他在光緒七、八年之交(1881~82,嚴復時年二十七),開始正式接受斯賓塞的學說時,乃以斯賓塞式一以貫之的學說,融入並企圖滿足大學格致誠...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21_2168961.htm 2007-05-21

舒大剛:一位不該被遺忘的經學家―略論龔道耕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年十四,已讀完群經、諸子,兼及史部,因讀江藩《漢學師承記》,喜其淵源明晰,遂衷情漢學,自謂平生治學皆根於此。十七年,中光緒十九年(1873)副貢。二十六年(1900),舉於鄉,得舉人。後援例入貲,授內閣中書。道耕無意做官,遂歸故里。 光緒末年,清廷明令...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478.htm 2007-12-31

楊世文:清代四川經學之歷史演变-清代四川经学三考之一
6-1795)、嘉慶(1796-1820)兩朝,時間跨度爲85年。 第三期:道光(1821-1850)、咸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光緒(1875-1908)、宣統(1909-1911)五朝,時間跨度爲91年。 三期共268年。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一刀切”。三...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471.htm 2007-12-31

舒大剛:晚清“蜀學”的影響與地位
川書院近一半左右[11],可见晚清是四川書院大發展時期。 除舊式書院外,四川還是新式學堂設置最早的地區之一。中日甲午海戰後,光緒皇帝繼1895年批准天津成立北洋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後,於1896年批准成都成立了四川中西學堂(四川大學前身)、上海成立南洋公學(...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468.htm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