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于老庄玄学才能在中国广为传播,开创佛教本无宗的道安和尚就曾以《老子》语解《般若经》;隋唐之际的道教汲取佛教三论宗的“八不中道”思想而形成了道教“重玄学派”。儒释道的会通互鉴最终形成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祖师所说的“三教合一”的共融局面,汇集成为中华...
|
http://www.dzwww.com/dzwpl/mspl/201705/t20170517_15928054.htm
|
2017-05-17
|
宗来说“定”“慧”是同一个概念)状态时,境界是“寂静”“涅槃”,时间只是心识活动的体现,是主体意向性建构的结果,表现为“八不中道”中的“不来不去”和“不生不灭”的状态,其终极表现就是“空”。如在佛教故事中有慧能与僧徒的“风帆之议”,与之相似的则有王...
|
http://culture.dzwww.com/sc/201701/t20170120_15457992.html
|
2017-01-20
|
当时的普通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像殷浩、谢灵运那样,在佛经中"下数百签",又学习梵文,沉浸在"佛性"、"本空"、"顿悟"以及"八不中道"之类的理论思索中?可是思想史却告诉我们,当时的佛教传入中国过程就是如此,因为人们只能根据《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弘...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5_3158836.htm
|
2008-01-15
|
当时的普通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像殷浩、谢灵运那样,在佛经中"下数百签",又学习梵文,沉浸在"佛性"、"本空"、"顿悟"以及"八不中道"之类的理论思索中?可是思想史却告诉我们,当时的佛教传入中国过程就是如此,因为人们只能根据《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弘...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5_3158836.htm
|
2008-0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