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0条 用时0.12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论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
之时,守其正节,不杂乱于小人之群类,身虽否而道之亨也,故曰:‘大人否,亨。’不以道而身亨,乃道否也。”(《近思录》卷七《出处进退 辞受之义》)个人处于否塞不通没有什么,只要心通乎道,道不否塞,个人的命运终究会通达。 宋明理学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存天理...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hanxing/201610/t20161028_15074928.htm 2016-10-28

孟子:顶天立地一丈夫
宣王非有意行仁政,虽任客卿而不受禄,以便从容进退。后知宣王非行道之君,断然辞去,毫不贪恋。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立身处世,出处进退,所关甚大,不可不谨。孟子与弟子们反复讨论出处进退的道理。诸侯如果不致敬尽礼,孟子见都不见;见而不能行其言,则洁身而去。诸...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7/t20160718_14635007.htm 2016-07-18

从乡贤文化的兴衰看社会秩序的重建
道政治视域看(《孟子·梁惠王上》),一个有德行的人由己推人,一定是会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不能一涉公共领域事务,便以个人利害为出处进退的判断依据。如果他们对社会公共空间的共同价值——包括乡村社区或百姓的福祉利益——都漠不关心的话,请问能成为民众口碑相传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nslt/201607/t20160711_14603222.htm 2016-07-11

从乡贤文化的兴衰看社会秩序的重建
道政治视域看(《孟子·梁惠王上》),一个有德行的人由己推人,一定是会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不能一涉公共领域事务,便以个人利害为出处进退的判断依据。如果他们对社会公共空间的共同价值——包括乡村社区或百姓的福祉利益——都漠不关心的话,请问能成为民众口碑相传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607/t20160711_14603214.htm 2016-07-11

评《邹东廓年谱》
联姻状况借此得以清晰呈现,也提供了一个学术通过宗族网络得以深入持久传播的充分例证。 章学诚谓年谱乃“谱其生平时事与其人之出处进退,而知其所以为言,是亦论世知人之学也”。故年谱之作,并非谱主生平行事的平面化叙述与简单罗列,通过谱主的生活历史之记述以彰显...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508/t20150810_12863698.htm 2015-08-10

回忆中国孔子基金会若干往事
人性论,君子论,圣人论。七,“儒家政治思想”:德政说,仁政说,贵民说,养民说,富民说,教民说,君道说,举贤说,纳谏说,出处进退说,诛伐说,王霸论,华夷论,修身为本论,忧患意识。八,“儒家经济思想”:重农论,分田制禄说,井田说,限田说,轻徭薄赋说,...
http://www.chinakongzi.org/17zt/thirty/twbd/201409/t20140910_10991889.htm 2014-09-10

中国现代形上学建构的反思
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对天地精神的体察、领悟和概括,其原始的基本涵义就是面对天地万物与共在于世的他人,个体应以恰当的方式出处进退、应事接物和利用厚生,以实现天人、身心、人际的和谐和存在的畅达。天地在这里虽然是存在意义的超越来源,但这种观念最终所真正...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5_3158780.htm 2008-01-15

王国维与现代性的分裂
乱不已,乱像丛生。张批评丁文江的理由之一就是:“当此人欲横流之际,号为服国民公职者,不复知有主义,不复知有廉耻,不复知有出处进退之准则。其以事务为主者,相率放弃责任;其以政治为生者,朝秦暮楚,苟图饱暖,甚至为一已之私,牺牲国家之命脉而不惜。”[98]科...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04_2452453.htm 2007-09-04

从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看其与易学的关系
“穷神知化”,都不陌生。如果说《周易》是周普变化之书的话,那么《系辞》之旨就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揭示其变化之道,进而指示人的出处进退原则。钩深致远,探赜索隐,揭示宇宙的奥秘,以求“知几”,即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前面我们说过,颜氏之儒的重要特点在于根据事...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yanbinggang/200706/t20070605_2207527.htm 2007-06-05

“人本”与“民本”(李存山)
君主违背了这个“道”,就要进行批评(“犯之”);如果君主不听谏阻,就应“不可则止”,辞官而隐退。这也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出处进退之道”。王夫之说:“浮屠氏以生死为大事。生死者,一屈一伸之数,天之化,人无得而与焉,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而可矣,恶足以当...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licunshan/200705/t20070522_2170404.htm 2007-05-22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进退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