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0条 用时0.12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给未成年人一片安全的蓝天
了《宝贝儿》、《我的麦哲伦海峡》、《乌龟也上网》等16个优秀儿童剧,用儿童的语言和情感、透过戏剧的手段,让孩子们明辨是非、分别善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文艺演出,常年坚持“宝贝剧场”周末化演出;开展“儿童戏剧进校园工程”,先后建立了泉城花园小学...
http://www.dzwww.com/map/scrollnews/201409/t20140917_11036204.htm 2014-09-17

理学的伦理向度——从张载到王阳明
解,则使他们对如何成就人格与如何成就行为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怎样在日用常行中为善去恶,是理学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善去恶以分别善恶为前提,而善恶分辨则表现为一个知的过程(知善知恶)。如前所述,程朱所强调的是“知当然”对“行当然”的逻辑在先:他们以穷天下之...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209/t20120928_7491083.htm 2012-09-28

满族中元节
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
http://www.dzwww.com/2011/dqmjzgh/cfzz/ln/jr/201107/t20110730_6506266.htm 2011-07-30

“上帝”,我的西邻老哥--与年轻人聊国学之九
原因,就是人类这种对自我片面的分别心的执着。中国的古代经典都明确说过了。《圣经·旧约·创世纪》巧妙地设计说:“禁果”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说我这位西邻的老哥水平不高。在这以后,他把亚当与夏娃的长子定名为“该隐”,更是精到至极。“亚当”隐喻为...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ctwhjyfh/zjlt/200804/t20080403_3371911.html 2008-04-03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
第一个故事现在即令在中国人当中也已众所周知,但中国的非基督徒自然会产生的疑惑是:知善恶是好事,何以上帝要禁止,而人类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竟会受到惩罚呢?我想这里是有一个语言上的巨大误解:原文的“善恶”(英文是good and evil )绝不象在现代汉语中这样只表...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4_3156917.htm 2008-01-14

王阳明“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解析
行,并指出一念发动之所以是行,因有生理动作伴随此一念之故。”(8) 冯友兰先生是这样讲的:“王阳明说,人人有良知,能当下即分别善恶。知善知恶是知,为善去恶属行。……感觉到善则知其为善,恶知其为恶。不过知其为善则行,知其为恶则去,却是极不容易做得到底。...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4_3156916.htm 2008-01-14

冯契对金岳霖本体论思想的转进
终归趣于儒家的天德流行境界。(35)以上诸家对超主客观、超道德境界的关注是值得重视的。此外,与境界说相联系的是直觉说。直觉有分别善恶的敏感即道德的直觉,还有超道德的、艺术的、科学的或宗教的直觉。直觉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修养达到的最高境界,又是一...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0945.htm 2007-12-07

传习录 门人黄省曾录
所在:虽云雾四塞:太 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 皆是良知之目,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纔 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力是简易透...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chuanxilu/200709/t20070920_2480162.htm 2007-09-20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诗探微
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女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据《道经》载:“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宫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首联写灵都观中元法会盛况。绛节:道家使者所持的符节;上清:道家仙境,借指灵都观。颔联“羊权”句:据...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14_2469870.htm 2007-09-14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对自由——“逍遥游”。而当他的向往在现实社会中行不通时,他就教人们以“齐物论”——相对主义的方法,从认识上去摆脱一切由于分别善恶、是非、利害等等而带来的种种纠葛和苦恼,然后借以获得主观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道家的自然理论,在重视个人性格和意志方面有其合...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louyulie/200708/t20070824_2436127.htm 2007-08-2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