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 用时0.21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北京史话:自古名人爱香山 登高赏秋正当时
落日衔山晚风静,砺牎对处涤心胸。” 慈禧太后则特别青睐香山碧云寺。光绪十九年(1893年)四月,慈禧太后驾幸香山静宜园,并到十方普觉寺(即卧佛寺)拈香。卧佛殿外檐下所悬“性月恒明”匾额,即慈禧题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她再次驾幸香山,又到碧云寺进香...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0/t20181022_17972650.htm 2018-10-22

自古名人爱香山 登高赏秋正当时
落日衔山晚风静,砺牎对处涤心胸。” 慈禧太后则特别青睐香山碧云寺。光绪十九年(1893年)四月,慈禧太后驾幸香山静宜园,并到十方普觉寺(即卧佛寺)拈香。卧佛殿外檐下所悬“性月恒明”匾额,即慈禧题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她再次驾幸香山,又到碧云寺进香...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0/t20181018_17960720.htm 2018-10-18

老北京人重阳登高上哪儿
在山麓,俯瞰昆明湖动荡树梢,亦云高矣。”次年九月初九,他又陪同慈禧太后、光绪帝等由静宜园梯云山馆爬上香山,登高祈福,后到十方普觉寺(即卧佛寺)拈香。 京城百姓登高 多到古刹禅林 主要去五塔寺、天宁寺、 法藏寺、燕墩等地 在古代,北京城园林多为皇家禁苑,百姓...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0/t20181011_17933468.htm 2018-10-11

万宁寺——元大都的城市标志
知足”。英宗即位后,冶铜50万斤铸造了一尊巨大的卧佛,神态安详至今尚存而为人们称道。大昭孝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清代称十方普觉寺,俗称卧佛寺。大天源延圣寺即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的八处证果寺。它下面的四处是大悲寺,前殿内设有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出自元代...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9/t20180921_17866718.htm 2018-09-21

“樱桃沟”趣话
户力平 樱桃沟位于京西古刹十方普觉寺(卧佛寺)西侧,是一条两山所夹的山谷,历史上古迹众多,自明清以来便是一处避暑胜地。最初称“水尽头”,清代称“退谷”,因明末清初文人孙承泽在此隐居,其号“退谷居士”,因此得名。民国时曾历任四川补用道、奉天劝业道等职的周...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7/t20180705_17569036.htm 2018-07-05

西郊线站名掌故
芹晚年曾居住于此。北部有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兜率寺”,内有元代“冶铜五十万斤铸释迦牟尼卧像”,清雍正十年重修后,赐名“十方普觉寺”,俗称“卧佛寺”。 香山站:位于香山脚下。香山最高峰的山顶上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形如香炉,名“香炉山”,简称“香山”。据史...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2/t20171228_16839792.htm 2017-12-28

樱桃为何被称为“端阳珍果”
时起,寺里樱桃此日红”的佳句。“樱桃沟”之名最早见于乾隆御制诗。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月,乾隆皇帝驻跸香山静宜园时,曾到十方普觉寺(卧佛寺)瞻礼,并游赏水源头、含碧亭等处,并题“石壁临天池”诗注曰:“卧佛寺西北樱桃沟有泉至观音阁,石壁下蓄有天池。”到...
http://culture.dzwww.com/ls/201705/t20170531_15986220.html 2017-05-31

舍粥素食庆腊八 北京民众冒雪“沾”福
八节”,在北京,不少寺庙和公益组织纷纷送出腊八粥,吸引不少市民冒雪“沾”福。 当天上午,天空中飘着小雪,记者分别在雍和宫和十方普觉寺看到,一早就有人前来排队等待舍粥。僧人们拿着铁勺捞出热乎乎的粥,盛放到排队的人群碗里。每个领到粥的市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701/t20170105_15389243.html 2017-01-05

京城九大古寺,祈福的好去处
步行1.0公里即到。 乘坐40路、59路、213路、613路,陶然亭公园北门站下车,步行328米即到。 求学业顺利——卧佛寺 卧佛寺又叫“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由于寺内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铜像、卧佛寺由此而得名。卧佛身长5.2米,...
http://qingdao.dzwww.com/tour/zls/201612/t20161227_15345175.htm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