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8条 用时0.26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一部关于美的“框架史”——评《中国美学经典》
鉴赏”三个部分,并对所有辑入的范畴进行了提要。2004年出版的19卷本《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则是要建立一个巨大的资料体,以文献的原初形态来呈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全貌,由于力求体量庞大,对蕴含一定审美意识和观念的文本都尽量予以选入,在中国美学的审美意识、观念、范...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2/t20181228_18233834.htm 2018-12-28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哲学
哲学系统的新建构等的发展现状。 关于先秦儒学,孟子与荀子哲学相继成为热点,这是因为孟子有道德形上学、心性论和政治理论的原初形态,而荀子的礼学、知性精神、现实主义对于我们今天的儒学发展有着不同于孟子学的独特意义。关于宋明理学的研究,除了少数以新视角、...
http://www.dzllzg.com/lltt/201812/t20181210_18161140.html 2018-12-10

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
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工具箱”的重要利器。一是试点改革方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试点改革的原初形态。试点改革就是选取一个或多个典型地方和部门单位,进行政策落地试验,跟踪、反馈政策执行情况,有助于积累改革试点经验,降低改革实施...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10/t20181010_17928072.htm 2018-10-10

学以成人的通释和新解
和趋同之处,是为了以两人为例说明,无论孔子格言式的教诲还是苏格拉底戏剧式的对话,都属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世界哲学的原初形态,他们的智慧是人类思想的宝贵资源。诚如黑格尔所说:“每个人都是他的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在“轴心时代”的历史条件下...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8/t20180813_17719802.htm 2018-08-13

学以成人的通释和新解
和趋同之处,是为了以两人为例说明,无论孔子格言式的教诲还是苏格拉底戏剧式的对话,都属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世界哲学的原初形态,他们的智慧是人类思想的宝贵资源。诚如黑格尔所说:“每个人都是他的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在“轴心时代”的历史条件下...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8/t20180813_17719800.htm 2018-08-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构想和行动方案
它们在经历了数百年的融合之后已经浑然一体,为庞大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提供着强大的价值支撑。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原初形态,而自由主义则是在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辩护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许多后发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在它们追求现代化的社会进程...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5/t20180509_17351464.htm 2018-05-09

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创新
学的根本组织属性为学术属性这一特质,决定了必须以学术本位为准则来认知、审视和建设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并非始于现代大学,其原初形态可追溯到中世纪大学时代。然而,现代大学章程是中世纪大学章程在内质上的绵延赓续,还是中世纪大学章程基因突变的异化产物?这既关...
http://sdqy.dzwww.com/lqkx/201803/t20180308_17125208.htm 2018-03-08

杨国荣:再思儒学
重心,但同时又涉及理性的秩序。 从仁与礼本身的关系看,二者之间更多地呈现相关性和互渗性,后者同时构成了儒学的原初观念。 对原初形态或本然形态的儒学而言,首先,“礼”需要得到“仁”的引 导。礼具体展现为现实的社会规范、社会体制,这种规范、体制的形成和建构...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nslt/201610/t20161021_15045442.htm 2016-10-21

孔子道德教化思想的义理体系
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孔子 道德教化 人性论 方法论 目标 中国历史通过尧、舜与夏、商、周三代的蕴蓄发展,逐渐凝结出华夏文化的原初形态。从内容上看,这一原初形态为一种“礼乐之教”,所重者在“生活的形式规范”。然而,东周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礼坏乐崩的春秋战...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607/t20160720_14649963.htm 2016-07-20

老子哲学的生命精神
是回复本性,回复本性也就达到了永恒。 二 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超越生命三者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内涵。其中,自然生命代表着生命的原初形态,社会生命代表着生命的现实过程,超越生命代表着生命的理想归宿。生命由自然生命走向社会生命走向超越生命不仅完成了人生的全部...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89.htm 2016-05-03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