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2条 用时0.24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论中国兵法谋略问题
韬》中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孙子》中也称'主孰有道……吾以此知胜负矣';还有,兵家强调将帅的关键作用和用将用人的重要性。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诸葛亮在《将苑》...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596.htm 2016-05-03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二)
键性的作用。 2、校七计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校之以计。校是比较,计是计算。要从七个方面对已彼双方作好定量比较。这七个方面可分为知彼、知已、知天、知地四部分。把七计与...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565.htm 2016-05-03

思往圣之余韵,启学术之新扉
”建立了一整套评估项目,“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规范了评估程序,综合考察双方的资源、能力以后,就有信心宣布“吾以此知胜负矣”。 3、奠定全书基调的形篇。 兵危战凶,如何达成胜利,就成了军事理论的中心课题。孙子兵法主张降低风险,“胜于易胜者”,通过...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569.htm 2016-05-03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相互关系(二)
而赏罚才是根本的保证,没有这个保证,前者也是不能很好实现的。孙武就以赏罚是否分明作为胜败的保证,“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计篇》)。赏罚不明则战必不胜,因而他提出:“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388.htm 2016-05-03

和谐积聚正能量
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这里边所提倡的,仍是一种显现于不同层面的和谐精神。 而在儒道各家共同推崇的《易经》和传统中医理论中,古人和谐思想的显现...
http://www.dzwww.com/dzwpl/gdzt/201402/t20140226_9715266.htm 2014-02-26

全民开讲之简论孙子的大智慧
学性体现在比较性。孙子的比较性上我就讲“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要讲两个方面,前面五事、七计就是讲你凭什么,你凭什么干这件事,凭什么你能干这件事,你凭什么能战胜对方?...
http://www.chinakongzi.org/xxt/jcpd/201001/t20100122_5326848.htm 2010-01-22

浅谈《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地,四曰将,五曰法。” “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计篇》) “道”,即民心,即政治信誉。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民众与君主是否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死而无违疑之心,是进...
HTTP://dzrb.dzwww.com/dazk/dzlc/200810/t20081025_4029898.htm 2008-10-25

孙子略解 计篇
智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bj/lsjd/200708/t20070821_2431808.htm 2007-08-21

论中国兵法谋略问题
韬》中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孙子》中也称'主孰有道……吾以此知胜负矣';还有,兵家强调将帅的关键作用和用将用人的重要性。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诸葛亮在《将苑》...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bj/lzxd/200708/t20070816_2410844.htm 2007-08-16

思往圣之余韵,启学术之新扉
”建立了一整套评估项目,“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规范了评估程序,综合考察双方的资源、能力以后,就有信心宣布“吾以此知胜负矣”。 3、奠定全书基调的形篇。 兵危战凶,如何达成胜利,就成了军事理论的中心课题。孙子兵法主张降低风险,“胜于易胜者”,通过...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bj/lzxd/200707/t20070728_2376144.htm 200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