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1条 用时0.82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区域毗邻亦异音”
细,给人们的交流带来很大不便,为方便各地人民的语言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实行了推广普通话政策。 元代音韵学家周德清在所著《中原音韵》中写过两句诗:“方言岂特分南北,区域毗邻亦异音。”清代文人莎彝尊所著《正音咀华》中有一首歌诀道:“乡谈岂...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04_19322609.htm 2019-11-04

金元风范——“金、元”话语与明清戏曲“宗元”风尚
”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在“元曲”不断建构中成为所宗之“对象”,赋有了“源”的功能与意义。 因此,在讨论北曲音韵规律时,元代周德清鄙南音而尊“中原”的观念,便已隐含有“金”的逻辑构成,明代张羽《西厢弹词·序》的解释是:“金元立国,并在幽燕之区,去河洛不...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30_18777619.htm 2019-05-30

现存首张营业执照核发时间再提前 新昌大妈创造了第一
编者按:从1980年12月11日到1979年11月1日,直到这次发现的1979年10月25日;从温州章华妹到温岭周德清,再到今天发现的新昌梁爱娟~~ 不到一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存最早的个体工商户执照核发时间再次提前。 “最早”的不断刷新,恰恰说明了当年的改革开放顺应民心...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11/t20181130_18126358.htm 2018-11-30

与屈子悲秋一脉相承的遥远回声
有如今日的同题作文竞赛,许多诗人都写出过传唱至今的名篇佳作,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仅是元人小令中的极品,而且元代的周德清早就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称誉它为“秋思之祖”。 周德清当然未免过于偏爱与夸张。楚国的宋玉自伤并伤其前辈屈原而作《九辩...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1/t20180114_16912650.htm 2018-01-14

北京话的前世今生
天北京土话的源头了。 现代北京话的源头是元代的“官话” 考证起来,元大都人说的“官话”,是以中原口音为主的。元代的语言学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一书中,把北方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归纳为三个特点:平分阴阳,入归他声,声母无清浊之分。这三个特点在秦、汉、...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2/t20171205_16742984.htm 2017-12-05

古人雅趣多玩味:你听过玉璧连排的连璧对吗?
中最为常见。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词如诗,曲如赋”,赋者,多用铺陈的手法。而连璧对显然可以呈现出铺陈的姿态,比如周德清的【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ctgy/201612/t20161227_15347268.htm 2016-12-27

文学艺术让旅游变得更有韵味
些散曲在写景抒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徐再思的《中吕朝天子西湖》 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 以《天净沙秋思》闻名的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些写景之作更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流畅,很有特色。 明代的旅游文...
http://tour.dzwww.com/shandong/mstc/201602/t20160205_13813550.htm 2016-02-05

文学艺术让旅游变得更有韵味
些散曲在写景抒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徐再思的《中吕朝天子西湖》 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 以《天净沙秋思》闻名的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些写景之作更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流畅,很有特色。 明代的旅游文...
http://tour.dzwww.com/shandong/qxzj/201602/t20160205_13813368.htm 2016-02-05

研四方之言,究汉语之变
《方言》所称的“通语”、晋代郭璞《方言注》提到的“北方通语”、隋唐宋《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所代表的“正音”、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天下通语”,都指向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在陈宝贤看来,国家推广普通话,加上人口流动和社会变迁,的确影响了...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512/t20151203_13440009.htm 2015-12-03

音乐与文学审美主张的双重强化
余,因“少故实”而乏富贵态。对柳永、苏轼之词,李清照“各打五十大板”,透露了其对词有合乐典雅的偏好。元朝,“词律兼优”的周德清从“字畅语俊,韵促音调”两方面提出了戏曲“双美”的审美典范,惜在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也不寻宫数调”教化优先...
HTTP://yantai.dzwww.com/ytyy/yymb/201509/t20150902_13009597.htm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