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7条 用时0.15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不先立论了解本义温故知新
举一个例子。《论语》有一章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读到这一章,有人就会问,孔子是主张性善还是性恶?这就是拿了自己对人性善恶问题讨论的已有认识来看《论语》。其实不仅孔子没有谈到这个问题,在中国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这个问题当时根本就没有提出,所以这样的...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712/t20171207_16755634.htm 2017-12-07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之动,好善恶恶者意之静,知善知恶者是良知,有善无恶者是物则。”总之,阳明后学各派关于良知学说的种种歧见,都围绕着“良知”善恶问题与本体功夫问题展开,这与王阳明解说“四句教”时分别所谓“接利根人”和“为其次立法”不无关系。 五 王阳明率师抵达广西以后,...
http://www.dzllzg.com/wszj/201704/t20170430_15860831.html 2017-04-30

“人禽之辨”的新辩论
选择的问题。因此,人有善性只是一方面,人有意志自由,可以做出选择则更为根本。从这一点看,人是自由的,禽兽是不自由的。讨论善恶问题,必须以自由为前提。如果没有自由,也就无所谓善恶。人有意志自由,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所以可以进行道德评价。而动物的...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12/t20161207_15249823.html 2016-12-07

浦安迪谈“犹太教与儒家思想中‘天生本性’”
人需要努力而到达,在这里,需要人去不断追求,通过修身而达成的性,实则为“性善”层面的意思。荀子所作的《性恶篇》是讨论人性善恶问题的,浦安迪教授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中“伪”是人造、人作为的意思。在《中庸》的文本中,浦安迪教授认为“自诚明,谓...
http://www.dzwww.com/2016/nslt/xbd/201611/t20161114_15132122.htm 2016-11-14

论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
又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并说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孔子没有明确说明“性”的善恶问题,而注意的是“性”作为身心统一的先天本源可善可恶,而“心”作为后天自我的主宰具有向善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郭店楚简《五行》简...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hanxing/201610/t20161028_15074928.htm 2016-10-28

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活动
人要有仁爱之心。千百年来,人们坚持正心为先、心正为要,就是追求向善求善、知善行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王阳明心学其实回答了善恶问题。其要义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是说,不仅区分善恶,而且扬...
http://www.chinakongzi.org/hx/201610/t20161018_15033001.htm 2016-10-18

道德形上学和礼法互补——战国儒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推进
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爱类七,惟性爱为近仁”等,这些表述把“仁”看成是“性”或由“性”所生,并涉及到“性”之内容的善恶问题,已非前面所说的“自然情感”或“自然人性”所能涵盖,而是进入到“道德情感”和“道德人性”的层面。这些论述对儒家心性论也非...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608/t20160825_14826338.htm 2016-08-25

梁启超论儒家哲学
如何做去,才能圆满。儒家哲学,一面讲道,一面讲术;一面教人应该做什么事,一面教人如何做去。就前文所举的几个问题而论,如性善恶问题,讨论人性本质,是偏于道的;如知行分合问题,讨论修养下手功夫,是偏于术的。但讨论性善恶,目的在教人如何止于至善以去其恶,...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jzx/201607/t20160713_14615952.htm 2016-07-13

托尔斯泰与老子
版的法文译本。后来,他与波波夫一起,将《道德经》翻译成俄文。这项工作甚至激起了托尔斯泰写一本介绍中国哲理,尤其是探讨人性善恶问题的书的愿望。 就在1884年,托尔斯泰刚接触中国先哲不久,他写了一篇近乎提纲的文章《中国的贤哲》。文章分了三个部分:“孔子的著...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77.htm 2016-05-03

解光宇:儒学主要精神及其价值
情的关系上,以性善说为基础融汇佛家“灭情见性”的思想,从而提出“灭情复性说。” 可见,孟、荀以降,历代学者都力图对人性的善恶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综合。但是,照朱熹的说法大都不得要领,仅有韩愈的“性三品”说“却是说得稍近”:“韩退之原性中说三品,说得也是,...
http://www.chinakongzi.org/17zt/ruxuehuiyi/rdxw/201508/t20150827_12978935.htm 2015-08-27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