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傍晚,我们启程返回,不料下起雨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你还知道这首《定风波》?” “当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嘛。” “曾经,我在官场上也是春风得意,甚至有人说我‘桀骜不驯、惟我独尊’。如今,洗去浮华,去掉了...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2/t20191206_19428340.htm
|
2019-12-06
|
就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当年,宋代大诗人苏轼希望被朝廷重用,曾发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宣泄与渴望;他失意于官场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生活态度,千百年后人们仍然能品味他当时的心境,感悟他的心态。正因为苏轼能选择正确坦然面对人生的大...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9/t20190920_19191226.htm
|
2019-09-20
|
关键的是担当。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时刻牢记习主席“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谆谆教导,抱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态度,才能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单位:66016部队)...
|
http://www.dzllzg.com/lltt/201905/t20190529_18771919.html
|
2019-05-29
|
“流传”。我未能逐期一一欣赏,仅就所看到的若干集而言,几乎都勾起了我难以言喻的激动、回忆和遐想。无论是《定风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一...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4/t20190426_18659713.htm
|
2019-04-26
|
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是急盼春雷。 《新雷》〔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3/t20190329_18557283.htm
|
2019-03-29
|
前半生的苏轼,化茧成了苏东坡,回归田园,在劳动中心情变得愉悦,在逆境中心境变得淡然。看,他可以在雨中拄着杖从容前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千古名篇《定风波》中,永驻着他的一颗淡然面对风雨的超然的心灵。 我想起《花镜》中所说,“天地不...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3/t20190301_18446460.htm
|
2019-03-01
|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当面对着滔滔江水时,我们会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遇到挫折时,也会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宽慰自己……透过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苏东坡向我们流露出了他别样的人生情怀。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2/t20190215_18395163.htm
|
2019-02-15
|
的喧嚣,“最多三个月之后,人们就会忘记我,或许要不了那么久,终归还是要回复平静”。 他说,这种好的心态,也来自于诗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教给他的。 未来:想找个女朋友,在杭州有个家 从4月4日夺冠后,雷海为还没来得及休息一天。对于未...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4/t20180426_17307369.htm
|
2018-04-26
|
的喧嚣,“最多三个月之后,人们就会忘记我,或许要不了那么久,终归还是要回复平静”。 他说,这种好的心态,也来自于诗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教给他的。 未来:想找个女朋友,在杭州有个家 从4月4日夺冠后,雷海为还没来得及休息一天。对于未...
|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4/t20180426_17306881.htm
|
2018-04-26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解读已有很多,这里说两点: 第一,人们通常认为,这首词写出了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雨已经很大了...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4/t20180416_17266763.htm
|
2018-0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