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齐松      
找到相关结果约30条 用时0.14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然后包容、调和。而宋明时代的一些佛教大师,他们主动靠近儒学,甚至于抬高儒学,折中两者,特别赞扬儒家的中庸之道。宋代名僧契嵩宣扬,儒学是治世的,佛学是出世的,儒佛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在近代,杨文会、欧阳渐、谭嗣同、吴雁舟、宋恕、章太炎、梁启超、...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25_17416742.htm 2018-05-25

《中庸》为何成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心
诀,还是中和之说,都源于《中庸》首章。 但宋代对《中庸》进行大力提倡与表彰之首途者却不是道学家,而是佛教徒,尤其是智圆与契嵩。孤山智圆是宋初佛教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终生服膺《中庸》,甚至自号“中庸子”,并作《中庸子传》三篇,将儒家的《中庸》...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dajiatan/201612/t20161221_15313373.htm 2016-12-21

《中庸》为何成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心?
诀,还是中和之说,都源于《中庸》首章。 但宋代对《中庸》进行大力提倡与表彰之首途者却不是道学家,而是佛教徒,尤其是智圆与契嵩。孤山智圆是宋初佛教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终生服膺《中庸》,甚至自号“中庸子”,并作《中庸子传》三篇,将儒家的《中庸》...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12/t20161220_15307978.htm 2016-12-20

《中庸》为何成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心?
诀,还是中和之说,都源于《中庸》首章。 但宋代对《中庸》进行大力提倡与表彰之首途者却不是道学家,而是佛教徒,尤其是智圆与契嵩。孤山智圆是宋初佛教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终生服膺《中庸》,甚至自号“中庸子”,并作《中庸子传》三篇,将儒家的《中庸》...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612/t20161219_15300958.htm 2016-12-19

明清思想与岭南学新知——岭南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漠。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是清代后期、甚至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揆诸史实,远在唐宋时期,岭南地区便涌现出如张九龄、慧能、契嵩、白玉蟾等多位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思想大家。明代更是有陈献章、湛若水、邱浚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哲硕儒。然而这些...
http://www.chinakongzi.org/kzyj2/smlxyj/201611/t20161130_15217408.htm 2016-11-30

禅学大师契嵩
了《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广西历代名人著作。本版今日开设“八桂文脉”专栏,介绍这些名人名著,以飨读者。 《契嵩集》,收契嵩作品四种:《镡津文集》十九卷首一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扬州经院刻本;《传法正宗记》九卷,《传法正宗定祖图》...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605/t20160504_14236830.htm 2016-05-04

从边缘到主流 学界称岭南文化思想价值亟待开掘
至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此前的岭南在思想文化方面,长期以来是一片沙漠。揆诸史实,远在近代以前,岭南一些思想家若张九龄、慧能、契嵩、白玉蟾等就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仅在明代,岭南就出现了陈献章、湛若水、邱浚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思想家,但由于这些...
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511/t20151128_13408973.htm 2015-11-28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关联⑤,一度缓和了儒佛之间的矛盾。但终乎唐朝之世,儒佛的冲突仍然非常激烈(韩愈的反佛、唐武宗的灭佛便是明证)。宋朝之时,契嵩(1007-1072)又援儒入佛、会通儒佛,在伦理道德上全面调和佛教与儒家,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矛盾。其后,佛门代代都有致力于此者...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201207/t20120727_7292984.htm 2012-07-27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关联⑤,一度缓和了儒佛之间的矛盾。但终乎唐朝之世,儒佛的冲突仍然非常激烈(韩愈的反佛、唐武宗的灭佛便是明证)。宋朝之时,契嵩(1007-1072)又援儒入佛、会通儒佛,在伦理道德上全面调和佛教与儒家,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矛盾。其后,佛门代代都有致力于此者...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012/t20101228_6055085.htm 2010-12-28

趣谈古琴对中国禅文化的影响
他的教理结构成为确定此后中国佛教发展基本趋势的理论纲领。无论从佛教方面说,会昌之后禅宗的兴旺发展,以及五代、宋之后延寿、契嵩在宗密开辟的方向以对禅教合一、儒佛合一的进一步推动,还是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大势而言,禅宗心向理学的转化,和理学对禅宗心学...
http://www.ccsc.gov.cn/whzt/piano/200808/t20080811_3827335.html 2008-08-11


相关搜索 齐松 戚松 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