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仲娶莒女,公孙敖代为迎娶,才为他提供了可乘之机。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姑娘出嫁,女方要派人致送新妇。国君的姐妹,由上卿送,表示礼遇先君;国君的女儿由下卿送。嫁给天子,要由诸卿同送;嫁给...
|
http://wenshi.dzwww.com/qilulishi/fengsuwenhua/201210/t20121025_7583546.html
|
2012-10-25
|
襄仲娶莒女,公孙敖代为迎娶,才为他提供了可乘之机。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姑娘出嫁,女方要派人致送新妇。国君的姐妹,由上卿送,表示礼遇先君;国君的女儿由下卿送。嫁给天子,要由诸卿同送;嫁给...
|
http://sd.dzwww.com/sdwt/201209/t20120910_7424628.htm
|
2012-09-10
|
襄仲娶莒女,公孙敖代为迎娶,才为他提供了可乘之机。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姑娘出嫁,女方要派人致送新妇。国君的姐妹,由上卿送,表示礼遇先君;国君的女儿由下卿送。嫁给天子,要由诸卿同送;嫁给...
|
http://sd.dzwww.com/sdwt/201209/t20120910_7424629.htm
|
2012-09-10
|
大夫的众矢之的,季孙氏的事业可谓到了专横跋扈的顶峰。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按说,只有国君娶妻才有资格派卿大夫迎娶,季平子的权势可见一斑。季平子的庶叔季公若 (又称季公亥)随叔孙昭子同行,和宋...
|
http://sd.dzwww.com/sdwt/201209/t20120910_7424616.htm
|
2012-09-10
|
大夫的众矢之的,季孙氏的事业可谓到了专横跋扈的顶峰。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按说,只有国君娶妻才有资格派卿大夫迎娶,季平子的权势可见一斑。季平子的庶叔季公若 (又称季公亥)随叔孙昭子同行,和宋...
|
http://sd.dzwww.com/sdwt/201209/t20120910_7424617.htm
|
2012-09-10
|
襄仲娶莒女,公孙敖代为迎娶,才为他提供了可乘之机。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姑娘出嫁,女方要派人致送新妇。国君的姐妹,由上卿送,表示礼遇先君;国君的女儿由下卿送。嫁给天子,要由诸卿同送;嫁给...
|
http://wenshi.dzwww.com/zhongbangtoutiao/201202/t20120215_6908306.html
|
2012-02-15
|
大夫的众矢之的,季孙氏的事业可谓到了专横跋扈的顶峰。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按说,只有国君娶妻才有资格派卿大夫迎娶,季平子的权势可见一斑。季平子的庶叔季公若 (又称季公亥)随叔孙昭子同行,和宋...
|
http://wenshi.dzwww.com/zhongbangtoutiao/201202/t20120215_6908297.html
|
2012-02-15
|
邡公也。 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取,易辞也。内不言取,以其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公次于阳州,其曰至自齐何也?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居于郓者,公在外也。至自齐,道义不外...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ytl/200904/t20090401_4385740.htm
|
2009-04-01
|
邡公也。 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取,易辞也。内不言取,以其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公次于阳州,其曰至自齐何也?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居于郓者,公在外也。至自齐,道义不外...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cqglz/200904/t20090401_4385727.htm
|
2009-04-01
|
邡公也。 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取,易辞也。内不言取,以其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公次于阳州,其曰至自齐何也?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居于郓者,公在外也。至自齐,道义不外...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shisanjing/200807/t20080711_3775713.htm
|
2008-07-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