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比人更伟大的富有意义的东西”,并“努力与这一更伟大的意义相一致”,而试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 [美]M.J.梅多、R.D.卡霍:《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2页。]中国道德性命之学的主流倾向于坦然接受人的有限性,与此...
|
http://www.chinakongzi.org/rw/rxyjgdrc/lcg/201609/t20160909_14891267.htm
|
2016-09-09
|
个比人更伟大的富有意义的东西”,并“努力与这一更伟大的意义相一致”,而试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 [美]M.J.梅多、R.D.卡霍:《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2页。]中国道德性命之学的主流倾向于坦然接受人的有限性,与此...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nslt/201609/t20160909_14890971.htm
|
2016-09-09
|
个看法:华人主顿,夷人主渐。谢灵运的解释是:“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牵涉到民族心理学与宗教心理学,值得探讨,谨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1989年8月3日 ...
|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jxlyjs/201605/t20160506_14251367.htm
|
2016-05-06
|
教学界不应偏重于哲学和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尚需大力加强人文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的诸多宗教研究方向,像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等。持此看法的学者,将这些研究方向统称为“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甚至认为此类“实证性的宗教研究”较之“思辨性的宗教哲学”更...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jzx/201604/t20160424_14190511.htm
|
2016-04-24
|
编三绝”,否则是难以解释“韦编三绝”的。这是我在妈妈的《金刚经》破旧手抄本的启发下展开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当否待议。 美国宗教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曾指出,“宗教领域大体划为两个分支,‘制度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个人的...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210/t20121030_7592688.htm
|
2012-10-30
|
个看法:华人主顿,夷人主渐。谢灵运的解释是:“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牵涉到民族心理学与宗教心理学,值得探讨,谨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1989年8月3日 ...
|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jxlyjs/jxlxk/200805/t20080523_3561114.htm
|
2008-05-23
|
另一方面又主张大搞宗教祭祀, 难免陷入 "执无鬼而学祭礼"(《墨子·公孟》)的尴尬。 为了了摆脱这种困 境, 孔子提出了一种宗教心理学上的解释,"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人信神有神便有, 不 信神有神便无,突出了人的主体性...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012.htm
|
2007-12-07
|
文应该如何做,也只说:利也。就是那位最伟大的领袖孔子也只能有一种自己催眠自己的祭祖哲学: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个“如”的宗教心理学,在孔门的书里发挥的很详尽。《中庸》说:斋明盛服以承祭北,洋洋乎如在其上加在其左右。《祭义》说的更详细:斋之日,思其居处...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412.htm
|
2007-12-07
|
对我国的影响;宗教与全球化、本土化、世俗化趋势;民族与宗教;宗教与科学;宗教对话;中外政教关系;宗教学学科史;宗教哲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中国宗教史;中国宗教艺术史;儒佛道三教关系;区域宗教;藏传佛教;中国基督教神学;伊斯兰教对中国的影响;宗教...
|
HTTP://zaozhuang.dzwww.com/news/gn/200711/t20071104_2864769.htm
|
2007-11-04
|
对我国的影响;宗教与全球化、本土化、世俗化趋势;民族与宗教;宗教与科学;宗教对话;中外政教关系;宗教学学科史;宗教哲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中国宗教史;中国宗教艺术史;儒佛道三教关系;区域宗教;藏传佛教;中国基督教神学;伊斯兰教对中国的影响;宗教...
|
HTTP://liaocheng.dzwww.com/xinwen/gnxw/200711/t20071103_2845712.htm
|
2007-1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