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番话涉及一桩公案,即龚自珍去世之谜。 1841年,龚自珍49岁正壮年时暴卒,一般认为因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中毒。 龚自珍《已亥杂诗》第209首《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中称:“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这个“缟衣...
|
http://culture.dzwww.com/ls/201710/t20171020_16556625.htm
|
2017-10-20
|
” 这番话涉及一桩公案,即龚自珍去世之谜。 1841年,龚自珍49岁正壮年时暴卒,一般认为因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中毒。 龚自珍《已亥杂诗》第209首《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中称:“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这个“缟衣...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0/t20171020_16556652.html
|
2017-10-20
|
为唤起更多读者对武侠文学的关注,本届书展喊出“阅读江湖·亦狂亦侠亦温文”的口号。“亦狂亦侠亦温文”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主办方希望借此为阅读赋予多一重意义,让读者在阅读当中产生对文字的狂热,从书本中培养出侠客的侠义心肠;通过阅读提升个人...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08/t20160803_14722825.html
|
2016-08-03
|
国艺术家来说,已经度过30余年的安定期,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正走向更高的追求。 文化是个慢工。当年龚自珍骑驴游历八个月,写出《已亥杂诗》组诗315首,但是他的积累并不仅在这几个月,他的文化背景是整个时代。当韦辛夷谈起当年创作《鸿蒙初辟》的经历时,他强调的是张宜等...
|
http://sd.dzwww.com/sdnews/201606/t20160604_14405993.htm
|
2016-06-04
|
瓜洲》);“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已亥杂诗》)?镇江的往事风流,竟然也可以是我们对童年课本的集体怀旧。古代中华,是个诗歌王国,历朝历代的顶尖诗人,又有多少在镇江留下...
|
http://tour.dzwww.com/shandong/qlyj/lymap/201112/t20111222_6831461.htm
|
2011-12-22
|
的招聘条件还是定为了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原因是厦门市政府规定由政府提供的职位必须面向本地生源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如今看我们的大大小小的招聘、考试活动,哪里还有什么不拘一格啊,不“拘”个两三格就...
|
HTTP://qingdao.dzwww.com/dzshp/200911/t20091102_5132203.htm
|
2009-11-02
|
)、严可均(注二)略同。而所与交游者,如何绍基、龚自珍、张穆、丁晏辈,皆为笃学向进,不慕声华之士。龚自珍盛称其为人,其《已亥杂诗》云:“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自珍不轻许人者,可谓推挹备至矣。 许瀚的学术成就...
|
http://www.ccsc.gov.cn/whmr/200808/t20080815_3834020.html
|
2008-08-15
|
水鳜鱼肥 【出处】唐·张志和《渔歌子》 15. 我劝天公重抖擞,天公对我吼三吼。 正确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6. 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时刻显神通。另一个答案:老鼠儿子会打洞。 正确答案: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
|
HTTP://liaocheng.dzwww.com/jiaoyu/200806/t20080619_3693144.htm
|
2008-06-19
|
1.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3.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wxxs/zuozhe/gongzizhen/200706/t20070604_2204727.htm
|
2007-06-04
|
内阁制度。他对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庸俗官僚深恶痛绝。道光十二年(1832)夏,又有手陈“当今急务八条”,其中之一就是“汰冗滥”(《已亥杂诗》自注)。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他作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wxxs/zuozhe/gongzizhen/200706/t20070604_2204724.htm
|
2007-06-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