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义的巧合,或者主观状态是外在事件的有意义的巧合。”[21]荣格的共时性原则具有能够阐明身心问题的性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身心平行论。“共时性现象的一个特点是‘绝对知识’,这种知识不经由感官的中介,并支持意义是自身存在的假设,而且甚至会表达意义的存在。...
|
http://edu.dzwww.com/tstj/201807/t20180702_17559204.htm
|
2018-07-02
|
曾和怀特海交谈中国哲学问题。 1929年 28岁 4月,贺麟在听霍金(W. E. Hocking)教授“形而上学”课后,写成论文《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的意义及其批评者》。霍金教授认为论文有创新思想,给以满分。随后,贺麟根据霍金教授的意见对论文又加以补充、修改。本年,贺麟毕...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27_2495884.htm
|
2007-09-27
|
曾和怀特海交谈中国哲学问题。 1929年 28岁 4月,贺麟在听霍金(W. E. Hocking)教授“形而上学”课后,写成论文《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的意义及其批评者》。霍金教授认为论文有创新思想,给以满分。随后,贺麟根据霍金教授的意见对论文又加以补充、修改。 本年,贺麟...
|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penghua/200705/t20070522_2171464.htm
|
2007-05-22
|
曾和怀特海交谈中国哲学问题。 1929年 28岁 4月,贺麟在听霍金(W. E. Hocking)教授“形而上学”课后,写成论文《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的意义及其批评者》。霍金教授认为论文有创新思想,给以满分。随后,贺麟根据霍金教授的意见对论文又加以补充、修改。本年,贺麟毕...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27_2495884.htm
|
2007-09-27
|
曾和怀特海交谈中国哲学问题。 1929年 28岁 4月,贺麟在听霍金(W. E. Hocking)教授“形而上学”课后,写成论文《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的意义及其批评者》。霍金教授认为论文有创新思想,给以满分。随后,贺麟根据霍金教授的意见对论文又加以补充、修改。 本年,贺麟...
|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penghua/200705/t20070522_2171464.htm
|
2007-0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