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荀列传》曰:“慎到著《十二论》。”《齐物论》可能乃慎到十二论之首[4]。傅斯年的观点没有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张恒寿先生认为庄子同样有“不谴是非”“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的思想,《齐物论》更符合庄子思想,仍应归于庄子所作[5]。尽管如此,傅斯年的意见依然不容...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22.htm
|
2016-05-03
|
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坚持自我。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风骨。 与庄子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那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他们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
|
http://weifang.dzwww.com/mshshh/201306/t20130626_8564132.htm
|
2013-06-26
|
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
|
http://www.dzwww.com/2011/dqmjzgh/cfzz/dhz/ls/201112/t20111220_6827510.htm
|
2011-12-20
|
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zzbj/dj/200805/t20080516_3550255.htm
|
2008-05-16
|
的关系,是要求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禅宗则对人生的纠葛而要求寂灭的“灭”。当他与客观世界相接时,虽然与庄子同样的是采取观照的态度,这是他与艺术精神有相通处。但归结则不是“府万物”,而是“本来无一物”。因此,徐复观先生指出:由庄学再...
|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200707/t20070703_2324137.htm
|
2007-07-03
|
孟荀列传》曰:“慎到著《十二论》。”《齐物论》可能乃慎到十二论之首[4]。傅斯年的观点没有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张恒寿先生认为庄子同样有“不谴是非”“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的思想,《齐物论》更符合庄子思想,仍应归于庄子所作[5]。尽管如此,傅斯年的意见依然不容...
|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dj/lzxd/200705/t20070519_2161705.htm
|
2007-05-19
|
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坚持自我。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风骨。 与庄子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那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他们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
|
http://weifang.dzwww.com/mshshh/201306/t20130626_8564132.htm
|
2013-06-26
|
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
|
http://www.dzwww.com/2011/dqmjzgh/cfzz/dhz/ls/201112/t20111220_6827510.htm
|
2011-12-20
|
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zzbj/dj/200805/t20080516_3550255.htm
|
2008-05-16
|
的关系,是要求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禅宗则对人生的纠葛而要求寂灭的“灭”。当他与客观世界相接时,虽然与庄子同样的是采取观照的态度,这是他与艺术精神有相通处。但归结则不是“府万物”,而是“本来无一物”。因此,徐复观先生指出:由庄学再...
|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200707/t20070703_2324137.htm
|
2007-07-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