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萌。已出版作品有《招摇》《苍兰诀》《与凤行》《我的奇异时光》等。其中多部作品已成功转化为影视作品。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彼其之子,美无度 第二章 他是我相公 第三章 回龙谷 第四章 修仙路 第五章 无方山 第六章 思过 第七章 无极荒城 第八章 女怨 第九章 且共...
|
http://culture.dzwww.com/hsb/201911/t20191111_19346376.htm
|
2019-11-11
|
的《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又如王风中的《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均为蒲,是极易误解为一物的,其实,前一首指香蒲,后者指的乃是蒲柳。日本细井徇《诗...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8/t20190816_19067516.htm
|
2019-08-16
|
后来常被仁人志士借来作为激励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止的箴言。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其名出自《郑风·羔裘》,原文作“彼其之子,邦之彦兮。”“邦彦”就是国家德才出众的俊杰。 吴敬梓,清朝小说家,“敬梓”之名出自《小雅·小弁》,原文作“维桑与梓,必恭...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1/t20190118_18309562.htm
|
2019-01-18
|
的男女情爱。所以《关雎》在当时“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以“风天下而正夫妇”。 《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此诗的鹈鹕静静地待在鱼梁,鸟嘴都没有被水沾湿,不下水捉鱼,以此比喻下...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1/t20171104_16612157.html
|
2017-11-04
|
之 准,笔砚有损难亲观国之光。)攫(佳人才子,比肩双双。) 最(贼贝生不全,半费贝吉贴。一见不完全,目下小人破败。) 好(彼其之子,不遂其媾。)等(竹乃清闲之物,寺非名利之 场。)赵(龙光剑气已出土边,不久就要去。) 枭(上宿 鸳鸯之鸟,下生连理之枝。)...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656.htm
|
2016-05-03
|
用来形容美女的“如花似玉”。 “如花似玉”的原型出自《诗经·汾沮洳》。这是一首女子思慕男子的诗篇,其中吟咏自己的意中人“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说文解字》:“英,草荣而不实者。” 草木开花还没有结实叫“英”,因此“英”的本义就是花...
|
http://wenshi.dzwww.com/zixunkongjian/wenhua/201508/t20150807_12853318.html
|
2015-08-07
|
好字,字源来自羊的象形——甚至于“祥”字本身,就是以“羊”兼表声义。 《诗·郑风·羔裘》也曾曰过:“羔裘如濡,洵美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这里的羊裘,是品德高洁之意。汉朝《汉元嘉刀铭》赫然写有:“宜侯之,大吉羊。”把羊当做一句诚挚的祝福。西汉大儒...
|
HTTP://heze.dzwww.com/shxw/201502/t20150223_11925838.htm
|
2015-02-23
|
好字,字源来自羊的象形——甚至于“祥”字本身,就是以“羊”兼表声义。 《诗·郑风·羔裘》也曾曰过:“羔裘如濡,洵美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这里的羊裘,是品德高洁之意。汉朝《汉元嘉刀铭》赫然写有:“宜侯之,大吉羊。”把羊当做一句诚挚的祝福。西汉大儒...
|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502/t20150223_11925574.htm
|
2015-02-23
|
如玉”。 在《诗经》中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句子,例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诗句与意境最为优美的是《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
|
http://www.ccsc.gov.cn/jnrwwh/shishang/200802/t20080224_3216843.html
|
2008-02-24
|
四)。 (四) 「芵」,各本作「英」。《詩經?魏風?汾沮洳》作「莫」。按《汾沮洳》中這一段的原文是:「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莫」與「洳」、「度」、「路」為韻,不可能《毛詩》的別本或者「三家《詩》」會作「英」的。...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zzbj/nj/lsjd/200710/t20071013_2531543.htm
|
2007-1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