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2条 用时0.73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古今考辨
《论语·子路》)到荀子的“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荀子·王制》),再到西汉董仲舒把“刑罚不中”视为“灾异所缘而起”⑥的原因。作为君主,视司法为社会秩序建构和维持的基本力量,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视司法裁断的“刑罚中”。“天下...
https://sd.dzwww.com/kjww/201903/t20190312_18489943.htm 2019-03-12

荀子“后王”非周之文、武等王者新论——兼与裘锡圭、 名春、陈礼彰等先生商榷
者:……是散名之在人者也。是后王之成名也。” (七)《正名》:“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八)《成相》:“凡...
http://www.chinakongzi.org/kzyj2/kmxyj/201611/t20161129_15210256.htm 2016-11-29

由古今之道而天人之际——董仲舒天人之学的历史根源与王道政治构建
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缨盩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汉书?董仲舒传》)这是通过周公、孔子的以及后世失得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只要累德行善,天下归心,就会召至天降祥瑞符...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dajiatan/201610/t20161028_15075006.htm 2016-10-28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地位
判断”,凸显的是语言的价值属性;而“别同异”是作一种“事实判断”,凸显的是语言的认知属性。另外,从上文“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提到了“同异”却没有提及“贵贱”,下文“然则何缘而以同异”也是只提到“同异”而不提及“...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8/t20160818_14791722.htm 2016-08-18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定位
判断”,凸显的是语言的价值属性;而“别同异”是作一种“事实判断”,凸显的是语言的认知属性。另外,从上文“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提到了“同异”却没有提及“贵贱”,下文“然则何缘而以同异”也是只提到“同异”而不提及“...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6/t20160617_14481235.htm 2016-06-17

研究、创作与翻译
本愿功德经》。帝御法筵,手自笔受。睿宗永隆元年庚戌,于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经》、《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吐火罗沙门达磨末磨、中印度沙门拔弩证梵义。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证梵文。居士东印度首领伊舍罗证梵本。沙门慧积、居...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jxlyjs/201605/t20160506_14251390.htm 2016-05-06

庄子哲学的思想体系
荀子蔽于成见的第一个失误。 荀子在《正名》篇中再次批评惠施“山渊平”等论题并进而提出破除惠施的方法说:“山渊平……验之所缘无以同异而观其孰调,则能禁之矣。”提出要“验之所缘”看看是否有“同异”。又说:“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所谓“天官...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398.htm 2016-05-03

爱上新疆哈密 沙漠中的绿洲甜蜜小城
知时,每每会想起那些烽火台。各小镇虽有中心地带,但其边蹈中的哈密人,形象地反映了这个地区积淀的文化。漠、戈壁、雪山、草原所缘处并无明显界限,一条街粘着一条街,一座山坡背后是另一座,到处都是哈密人的性格里,还有一种难得的淡定——不以包裹,既有绿洲...
http://tour.dzwww.com/ycyj/gnyyc/201407/t20140725_10719950.htm 2014-07-25

新疆哈密 沙漠中的甜蜜小城
知时,每每会想起那些烽火台。各小镇虽有中心地带,但其边蹈中的哈密人,形象地反映了这个地区积淀的文化。漠、戈壁、雪山、草原所缘处并无明显界限,一条街粘着一条街,一座山坡背后是另一座,到处都是哈密人的性格里,还有一种难得的淡定——不以包裹,既有绿洲...
http://tour.dzwww.com/shandong/mxly/201407/t20140717_10667394.htm 2014-07-17

因果报应是怎么回事?
异熟因)、“十因”(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因、生起因、引发因、定别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四缘”(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等;“果”又称为“果报”,一般分为“五果”(等流果、异熟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佛教因果论的特...
http://www.chinakongzi.org/jgsz/fzjg/ctwhjyfh/zjlt/201112/t20111229_6844467.html 2011-12-2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