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道子之风,代表了8世纪中国绘画的伟大成就。 西魏285窟 覆斗顶形窟,精彩丰富,诸天密集 窟顶四坡绘有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绕窟顶边沿一周,共绘有36位坐禅僧,在山林间结草庐,入禅定,山林...
|
https://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1912/t20191216_19468264.htm
|
2019-12-16
|
是一个与“牛郎织女”相近的传说,而这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就发生在大昭寺。大昭寺内供奉的“吉祥天母”名为班丹拉姆,是拉萨城的护法神。相传她有三个女儿,分别是静相吉祥天母、蛙面吉祥天母和董孜苏吉祥天母。 大女儿蛙面吉祥天母俗名白拉姆,与大昭寺护法神赤尊赞...
|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12/t20191213_19456921.htm
|
2019-12-13
|
李靖,一个是北天门的多闻天王。而佛经里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哪吒,就成了李靖的孩子。 哪吒原来既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又是他的护法神,他的形象就不是如今可爱儿童的样子,而是长着“恶眼”,“昔防援国界,奉佛教敕,令第三子哪吒捧塔随天王”“尔时哪吒太子,手捧...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8/t20190815_19065819.htm
|
2019-08-15
|
李靖,一个是北天门的多闻天王。而佛经里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哪吒,就成了李靖的孩子。 哪吒原来既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又是他的护法神,他的形象就不是如今可爱儿童的样子,而是长着“恶眼”,“昔防援国界,奉佛教敕,令第三子哪吒捧塔随天王”“尔时哪吒太子,手捧...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8/t20190815_19065429.htm
|
2019-08-15
|
》等古典小说,让哪吒敢爱敢恨、少年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不过,哪吒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充其量只算是个晚辈。南北朝时期,哪吒以佛教护法神的形象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南朝人写的《高僧传》里,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这位毗沙门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也就是寺...
|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08/t20190803_19017970.htm
|
2019-08-03
|
度:象鼻财神 ——最会理财的“大象鼻子”神 在另一大东方古国印度,也有着“财神”的传说。当地百姓所推崇的象鼻财神。是印度教护法神,也是婆罗门教湿婆的儿子,名叫“毗那夜迦”,又称“象鼻天”,主管天库,并且善于理财。 象鼻财神在亚洲地区流传十分广泛。比如...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2/t20190208_18374422.htm
|
2019-02-08
|
朝杵仪式。 相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住持)于藏历十二月二十七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其后,每到此日色拉寺高僧会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加持,以表示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 色拉寺结巴扎...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2/t20190201_18360735.htm
|
2019-02-01
|
朝杵仪式。 相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住持)于藏历十二月二十七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其后,每到此日色拉寺高僧会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加持,以表示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 色拉寺结巴扎...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2/t20190201_18360734.htm
|
2019-02-01
|
朝杵仪式。 相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住持)于藏历十二月二十七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其后,每到此日色拉寺高僧会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加持,以表示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 色拉寺结巴扎...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2/t20190201_18360671.htm
|
2019-02-01
|
显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古时,大理地区多水患,因此佛塔常以金翅鸟为饰。金翅鸟又名“大鹏金翅鸟”,梵名“迦楼罗”,为佛教护法神中的“天龙八部”之一,传说能日食龙三千,能镇水患。龙王紧那罗不能忍受,求诉于佛前,二者得佛点化,均成为天龙八部中的一员。迦...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1/t20190131_18357208.htm
|
2019-0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