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9条 用时0.14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流派视角下的明代诗学论争
以吴中诗人为主的刑部“白云楼社”,反而积极向李攀龙、谢榛、李先芳等山东人组成的诗社靠拢。不久之后,李先芳离京,谢榛也遭到摈斥,李攀龙出守顺德,王世贞遂成为诗社的灵魂人物。后七子中,不少成员都是经王世贞介绍加入诗社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五子”...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8/t20190829_19119113.htm 2019-08-29

从“风月无边”想到繁简字
了南宋文学大家杨万里的一则趣事: 初,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同僚有取《易》义为魁。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摈斥的表面理由是考...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2/t20190222_18419817.htm 2019-02-22

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脱去“鄙俗”的帽子。但有一部分小说却享受不到这种幸运,那就是20世纪面对中国市民大众的通俗小说,它们仍被新文学家、文学史家摈斥于现代文学之外。于是,雅俗对峙转到了小说内部,表现为严肃小说、高雅小说和通俗小说、商品化小说之间的抗衡。 金庸上世纪五六十...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1/t20181106_18034129.htm 2018-11-06

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脱去“鄙俗”的帽子。但有一部分小说却享受不到这种幸运,那就是20世纪面对中国市民大众的通俗小说,它们仍被新文学家、文学史家摈斥于现代文学之外。于是,雅俗对峙转到了小说内部,表现为严肃小说、高雅小说和通俗小说、商品化小说之间的抗衡。 金庸上世纪五六十...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1/t20181106_18034128.htm 2018-11-06

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
脱去“鄙俗”的帽子。但有一部分小说却享受不到这种幸运,那就是20世纪面对中国市民大众的通俗小说,它们仍被新文学家、文学史家摈斥于现代文学之外。于是,雅俗对峙转到了小说内部,表现为严肃小说、高雅小说和通俗小说、商品化小说之间的抗衡。 金庸上世纪五六十...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1/t20181106_18032841.htm 2018-11-06

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
脱去“鄙俗”的帽子。但有一部分小说却享受不到这种幸运,那就是20世纪面对中国市民大众的通俗小说,它们仍被新文学家、文学史家摈斥于现代文学之外。于是,雅俗对峙转到了小说内部,表现为严肃小说、高雅小说和通俗小说、商品化小说之间的抗衡。 金庸上世纪五六十...
http://culture.dzwww.com/cy/201811/t20181106_18032820.htm 2018-11-06

金庸小说:打通雅俗的江湖世界
去了‘鄙俗’的帽子。但是,有一部分小说却享受不到这种幸运,那就是20世纪面对中国大众的通俗小说。它们仍被新文学家、文学史家摈斥于现代文学之外。于是,雅俗对峙转到了小说内部,形成新文学和通俗文学两大阵营。” “金庸小说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影响,从内容...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1/t20181102_18020354.htm 2018-11-02

新知新觉: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的策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慎战观,即以高度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战争。慎战观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原则,摈斥“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的好战之举;慎战观倡导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积极国防理念,深刻阐释了慎战与重战、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4/t20170412_15760049.html 2017-04-12

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的策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慎战观,即以高度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战争。慎战观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原则,摈斥“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的好战之举;慎战观倡导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积极国防理念,深刻阐释了慎战与重战、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
http://www.dzllzg.com/wszj/201704/t20170411_15753642.html 2017-04-11

7年增值6.5倍的业余画家任仁发
的肥、瘦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在写完对两匹马的评语后,作者笔锋一转,进一步议论道:“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
http://culture.dzwww.com/ys/201702/t20170204_15501138.html 2017-02-04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