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回答:“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我们寻常人大约也只及得惠子的境界...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6/t20190628_18881153.htm
|
2019-06-28
|
象。榛莽荆棘丛中,恍惚间万怪惶惑,悬嶂摩空,万象森然。山体细流甚伙,然因万丈深渊,故使水汽霏微,化为游丝轻霭,终于飘坠于无何有之乡。 如是这般险绝的道路,较之古人是稳中所描绘的蜀道,它难道不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蜀道吗?但因地理的僻远隔绝,尚不在古人的视野...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3/t20180331_17210524.htm
|
2018-03-31
|
然是春天了,与其逛街去闲置冬装,还不如脱下重装,体验一下春天的自由与阳光。因为去年的冬天已不可追回,今年的冬季则还寄放在无何有之乡。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样的心情: 一粒榕树的种子偶然落在地里,它对自己生命的未来感到迷惑,抬起头来看见一棵百年的榕树——...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1/t20171130_16722862.htm
|
2017-11-30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所展现的是一幅极为辽阔的景象,因而给人以一种大自由境界的感受。第二种逍遥遊,是在植于“无何有之乡”的大树之下“逍遥乎寝卧”,而“不夭斤斧,物无害者”(《逍遥遊》),亦即以存身为目的的逍遥遊。 《齐物论》那种万物浑然、物...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4/t20170421_15813335.html
|
2017-04-21
|
学问题,即指向个体自由权利以及以此为目的的一系列制度建构问题,而这就根本不同于传统思想中的自由观念。如道家的自由存在于“无何有之乡”,是逃逸于人伦生活之外自然、自在;儒家的自由乃是通过希贤、希圣、希天得到的境界自由,以高度“克己复礼”为前提,实是自觉...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612/t20161202_15228068.htm
|
2016-12-02
|
问题,即指向个体自由权利以及以此为目的的一系列制度建构问题,而这就根本不同于传统思想中的自由观念。如道家的自由只存在于“无何有之乡”,实是逃逸于人伦生活之外的自然、自在;儒家的自由要通过希贤、希圣、希天而得到,其前提是高度的“克己复礼”,这实是自觉维...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611/t20161130_15218518.htm
|
2016-11-30
|
在此特别指出,关于庄子的纯粹哲学博士论文已超过了36篇。如今,一般的韩国人喜欢说:“蝴蝶梦”、“庖丁解牛”等等,也随便提到“无何有之乡”、“方外”、“方内”等等的话。并且,韩国人的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之内,也含有《庄子》的影响。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被称为红魔...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56.htm
|
2016-05-03
|
心任运观,消解了人的自主性和自动力。可见,如果不在“有”的层面自主自动,实现人生价值,而在造化面前无所作为,逃遁于精神的无何有之乡,那就最终否定了个体的生命。www.taoismcn.com《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原指风...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45.htm
|
2016-05-03
|
非其在由“无”而“有”的阶段“覆载万物”之形式,“人”因其可顺“道”之所趋“以出六极之外”,而游于超越时空的“圹埌之野、无何有之乡”,从而得以将“时空”作为自己的认知对象――由此孕育人类的时空观念。在《庄子》的哲学系统中“天人”乃是一对由“道”所派生...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602.htm
|
2016-05-03
|
中,人类与自然之本身为一,人类与造化的运行配合,人类与自然无穷的奥秘为一,这就是庄子的逍遥之道,与造物者游之意,游于无穷无何有之乡的境界,这个境界成了人类生活的真正超越之道,这个超越之道的理论地说是如此,而经验地说则是一位似神似仙的真人了。 5、身心操...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94.htm
|
2016-0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