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33条 用时0.15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残山剩水中的乱世悲歌
所杀,还经历了一十八年。台湾的抗清,三藩的反正,姑且不算在里面。但在一般史家的习惯上是把甲申年认为是明亡之年的,这倒也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因为要限于明室来说吧,事实上它久已失掉民心,不等到甲申年,早就是仅存形式的了。” 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在...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2/t20191227_19521003.htm 2019-12-27

读汪曾祺
),自说自话不太管原书,汪的序是扣题的,表明他细读过这些书。我的遗憾是,这得花多少时间,耽误汪老之生花妙笔写自己的文章。无可无不可的文字,汪曾祺写得不算少,若再想想老人的创作黄金期开启如此之晚,且戛然止于一九九七年,那我们不禁为他未免有些浪费的时间感...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08_19336462.htm 2019-11-08

熊彼特氏
时候简直干脆不过是真的把书本子“遮挡”在眼前,自己略略地休息一下,想一想其他的一些什么事情而已。 或者正是因为读书成了“无可无不可”的事情,再加以越是加添年岁,“得一忘十”的情形便越是分明,有时读完一册小说,几天之后那一位主人公的结局便有点儿模糊了,兴...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0/t20191011_19242110.htm 2019-10-11

北京猿人头盖骨如何“失而复得”
校,但不愿当“孩子王”,失业在家。在同村李慎言鼓动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裴文中先生后来回忆说:“我本来是一个很随便而遇事无可无不可的人,凡事多不欲认真,读书亦多不求甚解,自觉很不适意于担任科学上的工作和科学上的研究;但是不知为什么而入了北京大学的理科...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9/t20190905_19146735.htm 2019-09-05

北京猿人头盖骨如何“失而复得”
校,但不愿当“孩子王”,失业在家。在同村李慎言鼓动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裴文中先生后来回忆说:“我本来是一个很随便而遇事无可无不可的人,凡事多不欲认真,读书亦多不求甚解,自觉很不适意于担任科学上的工作和科学上的研究;但是不知为什么而入了北京大学的理科...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9/t20190905_19146378.htm 2019-09-05

即花是春 不限于禅
晚明名僧达观读苏轼《法云寺钟铭》,大悟“一切文字语言,皆自心之变也”,并说认识到文字语言这一本质,则为诗为赋,悲鸣欢呼,无可无不可。达观对此有一个精彩比喻:“文字如花,自心如春。春若碍花,不名为春;花若碍春,不名为花。惟相资而无碍,故即花是春也。”(...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7/t20190715_18943160.htm 2019-07-15

做,还是不做?这不是问题
国际比赛。他一辈子所写的唯一的一本书就是棋书。 不过,时不时地,杜尚也参加过一些展览,也卖过一些画。他对这些事情全都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有时候他记不清自己是把某一件作品送给了某人,还是卖给了他,因为他总记不住钱的事儿。确实,这有一部分来自运气。早年,...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7/t20190711_18930085.htm 2019-07-11

生平爱秦淮,吟魂应恋兹(下)
它可以作为工作与休闲的调剂物随时随地、因人而异地存在,日子过得再清寒,劳顿一天后也有吃茶看山的兴致。生活得过且过,万事无可无不可,这种简单的欲求到现在也还是南京人非常热衷的生活态度。杜慎卿管它叫“六朝烟水气”,真是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南京纤柔迷蒙的气质...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02/t20190203_18365236.htm 2019-02-03

生平爱秦淮,吟魂应恋兹(下)
它可以作为工作与休闲的调剂物随时随地、因人而异地存在,日子过得再清寒,劳顿一天后也有吃茶看山的兴致。生活得过且过,万事无可无不可,这种简单的欲求到现在也还是南京人非常热衷的生活态度。杜慎卿管它叫“六朝烟水气”,真是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南京纤柔迷蒙的气质...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02/t20190203_18365073.htm 2019-02-03

聆听时光
小说。娱乐小说不必在意你转身干活时落下了哪个情节,丢三落四地也能追到结尾,也不是每天都想起这漫长的故事,隔三岔五地打开,无可无不可地听。 有时也不听小说,专听《红楼梦》和它的评论。听那些熟悉的文字浮漫过来,永远有新一重的惊喜。那些精美的细节里藏着无限深...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1/t20190122_18318510.htm 2019-01-2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