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羊传》(下称“二《传》”)。 《春秋公羊传》说:“鲁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又一月,庚子,孔子生。”《春秋谷梁传》的记载与《春秋公羊传》基本相同,只少了“十又一月”...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9/t20190925_19207658.htm
|
2019-09-25
|
续至今的干支纪日向上逆推,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时期。据《春秋·鲁隐公三年》记载:“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根据科学计算,这次日食发生的时间确在鲁隐公三年殷历(建丑)的二月己巳日,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今天可以推算出的准确而...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7/t20190709_18923816.htm
|
2019-07-09
|
某日的记载,不换算为今天的月日就没有感觉。对此,《通历》给出了明确对照,一望而知。《新唐书》记载:武德元年“十月壬申朔,日有食之”,这是一条日食的重要资料。那么十月初一(朔日),在今天的日历中是哪一天呢?《通历》告诉我们是618年10月24日。武则天同意当...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3/t20190329_18558642.htm
|
2019-03-29
|
明孔子何以没有记下该年月发生的任何一件史事;而其下一条“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卷三的第一条经文“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等,就都有“记事”。书中这种年与年之间、月与月之间被删后的“断”很多,留下了太多的空白。 再说“烂”。经文“郑伯克段于鄢...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ctgy/201612/t20161227_15347315.htm
|
2016-12-27
|
明孔子何以没有记下该年月发生的任何一件史事;而其下一条“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卷三的第一条经文“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等,就都有“记事”。书中这种年与年之间、月与月之间被删后的“断”很多,留下了太多的空白。 再说“烂”。经文“郑伯克段于鄢...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12/t20161226_15342064.htm
|
2016-12-26
|
《十月之交》等四篇则不可信。而郑玄说《十月之交》等四篇为讽刺厉王的诗也不正确。《十月之交》开篇写道“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提到了日食及发生的时间,据唐代傅仁均及一行推算,幽王六年辛卯朔辰时发生日食。《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yj2/rxjdyj/201611/t20161129_15210543.htm
|
2016-11-29
|
这说明人们对“天行有常”的认识由于没有 精密知识而有很大的保留。这是星占流行的条件。 公元前521年《春秋》:“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左传》记昭公问梓慎吉凶,他回答: “二分二至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不 克也,故...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2639.htm
|
2016-05-03
|
答了孔子的问题,可见孔子确实受教于老子。孔子问礼在其五十多岁时,《春秋》载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此时按历法推算是当年9月22日,此时曾发生日环食,而其时孔子51岁。可见上述事件确是事实。但老子并不是一个人。《史记·仲尼...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71.htm
|
2016-05-03
|
” 《礼记·曾子问》关于老子的记述凡四见,皆称“老聃”,其内容是回答孔子问礼。现摘其一录于后: “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95.htm
|
2016-05-03
|
)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岁时。阎若璩《先圣生卒年月考》说:“《曾子问》,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唯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见《春秋》,此即孔子从老聃问礼也。”此说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接受。(三)在定公九年...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60.htm
|
2016-0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