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惰性的表象化复写,自然也就唤不醒大众的审美愉悦,也就难免“有‘高原’缺‘高峰’”了。 这种不良倾向,迟滞了当代中国美术本体建构的进程,对创作的健康发展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火热的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广阔...
|
http://www.dzwww.com/dzwpl/wt/201704/t20170430_15860846.htm
|
2017-04-30
|
从变动纷乱的人世、自然中去抓住根本和要害,树立一个最高统治者的‘本体‘形象”;“人的自觉是魏晋思想的独特精神,而对人格作本体建构,正是玄学的主要成就”[26]。一切解放都不过是把属于人的东西归还于人,玄学正是“要求摆脱外在的标准、规范和束缚,以获取把握...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4132.htm
|
2016-05-03
|
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融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无论油画还是中国画,都以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为旨归,注重写意传神,绘画语言本体建构和视觉表现力。吴冠中还提出“形式大于内容”、“抽象美”和“笔墨等于零”等许多艺术主张,对于推动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有着深远...
|
http://www.xwshw.com/zxzx/201305/t20130508_8346843.htm
|
2013-05-08
|
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融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无论油画还是中国画,都以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为旨归,注重写意传神,绘画语言本体建构和视觉表现力。吴冠中还提出“形式大于内容”、“抽象美”和“笔墨等于零”等许多艺术主张,对于推动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有着深远...
|
http://wenshi.dzwww.com/zixunkongjian/yishu/201305/t20130508_8345587.html
|
2013-05-08
|
从变动纷乱的人世、自然中去抓住根本和要害,树立一个最高统治者的‘本体‘形象”;“人的自觉是魏晋思想的独特精神,而对人格作本体建构,正是玄学的主要成就”[26]。一切解放都不过是把属于人的东西归还于人,玄学正是“要求摆脱外在的标准、规范和束缚,以获取把握...
|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dj/lzxd/201202/t20120229_6956012.htm
|
2012-02-29
|
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同上,第237页) 这样,王阳明以价值和意义为切入点将“良知”本体建构起来。显而易见,王阳明对“良知”的建构是在“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的学术背景下,基于克服“理”本体的局限性而实现的:其...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23_2488549.htm
|
2007-09-23
|
诠释学的谱系,比较接近贝蒂一系的理解,范围也会扩大到历史和语文学的领域。而另一种选择,则是追随哲学诠释学的主流形式,意在本体建构,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了解和吸收会表现得更为直接一些。 就"中国诠释学"而言,特别是把中国"诠释"问题之历史线索和历史资源的梳理寄...
|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jinghf/200709/t20070905_2454375.htm
|
2007-09-05
|
心事物,而且流行于人心事物,而且这个道德本体还具有判准作用,它可以作为评判道德是非的标准。 实质上,儒学以“中”“和”为本体建构了一种人生的道德境界。王夫之曰:“喜怒哀乐二节,言性情本有中和之德,以具众理应万事,故能存养省察以致之,则其功效有周遍乎天...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8/t20070811_2401798.htm
|
2007-08-11
|
“生命的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型、大乘佛法二十门模型、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文化中国”等等论说,从哲学方法到本体建构,煞费心思,多所拓展。这些理论和学说一方面是他本人进行哲学思考与创作的结晶,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对牟宗三新儒学思想的全方位...
|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jinghf/200707/t20070728_2376303.htm
|
2007-07-28
|
朱走上了理学的道路,而陆王则走上了心学的道路。再比如,同样是为新儒家们所喜爱的儒家心性之学,各家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3、本体建构性 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几大特性:本体性、自觉性、应激性(responsive)、圆融性、传承性、独创性等。 举凡一个新的流(学)派...
|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penghua/200705/t20070522_2171488.htm
|
2007-0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