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8条 用时0.17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中国儒学“日本化”:一位浙东文人改写的日本史
这一日本地名,这里知名的,还有埋骨于此的晚明学者朱舜水。 朱舜水(1600-1682),浙江绍兴府余姚人,算是鲁迅的前辈乡贤。原名朱之瑜,字楚璵(一作鲁璵),舜水是其家乡余姚一河流的名字。1659年,朱舜水第七次亡命日本,从此永住下来。第二代水户藩大名德川光圀...
http://www.chinakongzi.org/kzyj2/gyrxyj/201612/t20161206_15245900.htm 2016-12-06

中国儒学“日本化”:一位浙东文人改写的日本史
这一日本地名,这里知名的,还有埋骨于此的晚明学者朱舜水。 朱舜水(1600-1682),浙江绍兴府余姚人,算是鲁迅的前辈乡贤。原名朱之瑜,字楚璵(一作鲁璵),舜水是其家乡余姚一河流的名字。1659年,朱舜水第七次亡命日本,从此永住下来。第二代水户藩大名德川光圀...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612/t20161206_15242956.htm 2016-12-06

探析满清王朝的文化特征
专制君主把臣下看作犬马,官吏们则是以犬马自居,毫无廉耻,只知道醉心利禄,谄媚君主。 批判唯心主义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顾炎武、朱之瑜、王夫之、傅山、颜元、戴震等。顾炎武批判了理学的空谈心性,指出所谓的理学不过是禅学而已。朱之瑜批判理学的脱离实际,虚伪浮夸...
http://wenshi.dzwww.com/zixunkongjian/lishi/201303/t20130301_8066368.html 2013-03-01

国考面试画龙点晴:名言警句之修身篇
也无涯。——庄子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劝兴》 2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3、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2...
http://edu.dzwww.com/kszx/gwy/201201/t20120112_6863112.html 2012-01-12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金元好问所撰《遗山乐府》为明朝弘治年间高丽晋州刊本,宋释宝昙所撰《橘州文集》为日本元禄十一年(1698年)织田重兵卫刊本,明朱之瑜《舜水先生文集》为日本正德二年(1712年)刊本,都属于域外刊行之高品质的中文古籍。在域外学人所撰汉籍中,如澳门的葡萄牙人玛...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whyc/200902/t20090210_4268854.htm 2009-02-10

反专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传统
走上起兵抗清之路,或者坚守气节,隐居不仕,潜心反思社会巨变,总结明亡教训。他们中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孙奇峰、傅山、朱之瑜、吕留良、陈确、唐甄、颜元等,成为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对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程朱理学的批判形式是多...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6_3160370.htm 2008-01-16

走出理学: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风俗、兵革、田赋、典礼、制度等,皆在探究问学之列。无庸讳言,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李恭、朱之瑜、方以智、陈确等人,是这一经世实学思潮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大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迁,如果没有社会转轨...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801/t20080114_3156902.htm 2008-01-14

走出理学: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风俗、兵革、田赋、典礼、制度等,皆在探究问学之列。无庸讳言,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李恭、朱之瑜、方以智、陈确等人,是这一经世实学思潮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大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迁,如果没有社会转轨...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362.htm 2007-12-07

《孔子研究》目录1986年(创刊)——1999年之明清类
91.4甘泉学派的理学思想及与王学的异同 于化民 91.1法相唯识学与船山哲学 方光华 91.1论章学诚的学术渊源 许凌云 王朝彬 91.2朱之瑜的实学思想和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 陶 清 92.3薛瑄的“实学”思想探析 徐远和 92.3胡居仁的理学思想探微 姜国柱 92.3戴震教育哲学简...
http://www.chinakongzi.org/kzyj/200708/t20070813_2403637.htm 2007-08-13

明清之际的学术话语转型与儒学的转折
展史上一场深刻的危机。 当时的遗民知识分子们普遍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理学的空疏无用和理学家的清谈误国。明亡后流亡日本的大学者朱之瑜在总结明清更迭的历史教训时,把理学比之于能工巧匠的雕虫之技,认为其弊病就在于“屋下架屋”而“无益于世用”。他说:“宋儒辨析...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21_2168815.htm 200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