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首诗如同一出生活短剧——拂晓时分,夫妻二人温情款款,展示了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
|
http://culture.dzwww.com/wx/201902/t20190214_18391451.htm
|
2019-02-14
|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前几句都是女人的话:“你射来...
|
http://culture.dzwww.com/wx/201804/t20180427_17311857.htm
|
2018-04-27
|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前几句都是女人的话:“你射来...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4/t20180427_17311854.htm
|
2018-04-27
|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郑风·女曰鸡鸣》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3/t20180322_17175999.htm
|
2018-03-22
|
儿”,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即表示已经成年。在《诗·郑风·女曰鸡鸣》中,妻曰“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名为“杂佩”的佩饰成为传达感情的媒介。 古人非常注重身上的佩物,把它当作美化外表、显示身份的一...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3/t20180306_17116245.htm
|
2018-03-06
|
的这个良友么,很有点同性恋的味道,但是显然这位贤女一点也不介意,甚至代夫殷勤致意: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知你对他勤眷恋,我解佩玉表奉献。知你对他很体贴,我解佩玉表慰问。知你对他很爱好,我解佩玉以报答...
|
http://wenshi.dzwww.com/zixunkongjian/lishi/201503/t20150316_12045253.html
|
2015-03-16
|
的这个良友么,很有点同性恋的味道,但是显然这位贤女一点也不介意,甚至代夫殷勤致意: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知你对他勤眷恋,我解佩玉表奉献。知你对他很体贴,我解佩玉表慰问。知你对他很爱好,我解佩玉以报答...
|
http://wenshi.dzwww.com/zixunkongjian/lishi/201503/t20150316_12044705.html
|
2015-03-16
|
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皆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
http://www.ccsc.gov.cn/whzt/liquor/200807/t20080731_3804613.html
|
2008-07-31
|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皆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wxxs/ticai/shige/200707/t20070713_2344664.htm
|
2007-07-13
|
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闻一多认为此诗是“乐新婚也”[12]。全诗通过这对勤劳的青年夫妇维妙难肖的对话,以几个依次展现的...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19_2162172.htm
|
2007-0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