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77条 用时0.5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古人有瘾】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老残游记》序亦言:“《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制图:雷宇竺 特殊的身世与阅历,加上极高的绘画才华,成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艺术境界。 他的画,全都...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2/t20191207_19433254.htm 2019-12-07

粤剧《百花亭赠剑》新视角再现古典意韵
格与情感进行描绘,使整个故事更容易被现代观众接受及喜爱。 毛俊辉是香港戏剧界泰斗级的人物。《百花亭赠剑》是毛俊辉继粤剧《李后主》之后,第二次导演粤剧。“人人都能欣赏的粤剧”,是毛俊辉对《百花亭赠剑》的期许与努力。全新制作的《百花亭赠剑》由毛俊辉策划...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29_19406142.htm 2019-11-29

我为家乡代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体现齐鲁文化刚柔相济特征
她,呵护她。泉水清泠,汩汩才思如涌,家世赋予其文学素养的积累,而泉城济南也带给她第一道灵性之光。 清代沈谦则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集大成者,其实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了。李清照早期代表作《点绛唇》,是婉约名篇:...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1/t20191128_19403911.htm 2019-11-28

我为家乡代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体现齐鲁文化刚柔相济特征
她,呵护她。泉水清泠,汩汩才思如涌,家世赋予其文学素养的积累,而泉城济南也带给她第一道灵性之光。 清代沈谦则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集大成者,其实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了。李清照早期代表作《点绛唇》,是婉约名篇:...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1/t20191128_19403134.htm 2019-11-28

我为家乡代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体现齐鲁文化刚柔相济特征
懂她,呵护她。泉水清泠,汩汩才思如涌,家世赋予其文学素养的积累,而泉城济南也带给她第一道灵性之光。清代沈谦则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集大成者,其实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了。李清照早期代表作《点绛唇》,是婉约名篇...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1/t20191128_19402846.htm 2019-11-28

我为家乡代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体现齐鲁文化刚柔相济特征
她,呵护她。泉水清泠,汩汩才思如涌,家世赋予其文学素养的积累,而泉城济南也带给她第一道灵性之光。 清代沈谦则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集大成者,其实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了。李清照早期代表作《点绛唇》,是婉约名篇:...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1/t20191128_19402743.htm 2019-11-28

我为家乡代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体现齐鲁文化刚柔相济特征
她,呵护她。泉水清泠,汩汩才思如涌,家世赋予其文学素养的积累,而泉城济南也带给她第一道灵性之光。 清代沈谦则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集大成者,其实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了。李清照早期代表作《点绛唇》,是婉约名篇:...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1/t20191128_19402716.htm 2019-11-28

考古中国·太子城:冬奥村中的皇家行宫
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戏曲上造诣很高:书写的瘦金体与宋徽宗本人书法难以分辨;婉约派词《蝶恋花·聚骨扇》辞藻华美,颇有李后主之风;音乐方面元人燕南芝庵将其与历史上的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并成为“帝王知音律者五人”。 人生总有缺憾,作为...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9/t20190905_19146776.htm 2019-09-05

落沟里的童年
邓乃刚 “山远天高兮烟水寒……”爸爸高声唱着歌,几只野兔顺着上坡慌忙逃窜。他把李后主《长相思》中的一句诗中间加了一个字,再配上京剧的唱腔,在整个山沟荡起回响。 野兔下到沟里,是来偷吃小白菜的。这块约两亩大的自留地,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留给了我家,因为是...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8/t20190825_19102133.htm 2019-08-25

历史学者的格局、情志与诗思——读蒿峰先生的《云起楼诗存》
阿瞒遗恨三分鼎,铜雀遥遥对孤坟”。所有的“惊世风流”,到头来都是“过眼云”,这大家都知道。但“多少兴亡事,浮云过眼休”,李后主回望南唐的痛,若非当事人,是否一定须对历史深知的人,才能够“呼吸视听”,感同身受? (二)以邻为鉴,可以兴国:国际舞台的风...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8/t20190816_19070603.htm 2019-08-16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