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肉,怎能没有鱼? 苏东坡端上来的第四道菜是江鲜:河豚鱼。 关于河豚鱼,苏轼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提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众所周知,河豚鱼有剧毒,但仍然阻止不了苏东坡对它的热爱。古籍《示儿编》中有记载:苏东坡谪居常州时,就很爱吃河豚鱼。当地...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2/t20191219_19484752.htm
|
2019-12-19
|
有肉,怎能没有鱼? 苏东坡端上来的第四道菜是江鲜:河豚鱼。 关于河豚鱼,苏轼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提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众所周知,河豚鱼有剧毒,但仍然阻止不了苏东坡对它的热爱。古籍《示儿编》中有记载:苏东坡谪居常州时,就很爱吃河豚鱼。当地...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2/t20191219_19484750.htm
|
2019-12-19
|
有肉,怎能没有鱼? 苏东坡端上来的第四道菜是江鲜:河豚鱼。 关于河豚鱼,苏轼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提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众所周知,河豚鱼有剧毒,但仍然阻止不了苏东坡对它的热爱。古籍《示儿编》中有记载:苏东坡谪居常州时,就很爱吃河豚鱼。当地...
|
https://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1912/t20191219_19481326.htm
|
2019-12-19
|
也蕴含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我国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之说,美食大神苏东坡尽管深知“河豚药人”,还是写下“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但浓浓诗意难抵重重杀机,研究发现,河豚毒素耐热,100°C持续加热8小时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千万不要认为煮熟炖烂的河豚就没有...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6/t20190618_18843554.htm
|
2019-06-18
|
苏东坡有一首为人熟知的《惠崇春江晚景》,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有美景,有美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把碧如玉针的芦蒿推上了春蔬的殿堂。 时令刚交春,菜场上已能见到白嫩、纤细的野生芦蒿。芦蒿原名蒌蒿,又名...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14_18723039.htm
|
2019-05-14
|
间,过了这个季节河豚要产卵,就不宜食了。写河豚最有名的当属苏东坡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而且,苏东坡吃河豚的故事也最有名—— 据宋人孙奕《示儿编》记,苏东坡谪居常州时,颇嗜河豚。有一缙绅...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06_17339279.htm
|
2018-05-06
|
主治风湿,补气,久服轻身,耳聪目明,不老。自古以来,蒌蒿都是江淮民众荒年度命之物。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居住的长江边十二圩小镇,正是诗句里描写的模样,满满的滩涂元素,有人甚至说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正是为这里量身定制...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03_17328234.htm
|
2018-05-03
|
作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春天来了,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作品。其实,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好的春光,也暴露了苏东坡是个神级吃货。河豚鱼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最为肥美,只...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4/t20180429_17320414.htm
|
2018-04-29
|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在其作品《六一诗话》 中描绘河豚的美味。与欧阳修志同道合的食客不在少数,苏东坡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留下了“拼死尝河豚”的佳话。 河豚有毒,众所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毒?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
|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3/t20180321_17172230.htm
|
2018-03-21
|
家,挥洒着他的妙笔,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细致刻画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致,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 钱...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2/t20180223_17069063.htm
|
2018-02-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