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说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对中国士人精神的挺立、中国文论精神境界的提升有重要的基原性意义。 一、...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16_18731331.htm
|
2019-05-16
|
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3/t20190327_18548788.htm
|
2019-03-27
|
碧血剑》中袁崇焕旧部以及崔秋山、穆人清等对孤儿袁承志的保护、教育,等等。 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成为金庸笔下很多男性角色的标准,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小子,挫败了心狠手辣、武功超卓的灭绝师太...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1/t20181119_18082821.htm
|
2018-11-19
|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
|
https://www.dzwww.com/2018/rfxx/rljs/gjdj/201808/t20180806_17693834.htm
|
2018-08-06
|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下》
|
http://jinan.dzwww.com/lcjwqfkt/qhly/ljwcq/ljzy/201803/t20180328_16422573.xml
|
2018-03-28
|
子所提倡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杰出典范。 杜甫,字子美,大约生于先天元年(712)。他的出生地一般认为是河南巩县,也有学者考证是洛阳。杜甫的家世显赫,...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3/t20180302_17101975.htm
|
2018-03-02
|
精神,“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精神使得温良恭俭让的儒家有了锋芒棱角和战斗气概。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终身致力于维护...
|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711/t20171128_16715181.htm
|
2017-11-28
|
别人回话说:“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很显然,在徐阿婆身上,作者是寄予了自己的理想的。吴伯箫是梁晓声特别敬重的一个人,就像吴伯箫所说:“我所谓的‘布衣精神...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08/t20170828_16344819.html
|
2017-08-28
|
又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即不可夺志的具体要求。而做到志不...
|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qianxun/201701/t20170122_15467163.htm
|
2017-01-22
|
是把权势之欲看淡了,才有这份担当。一个人只有能克制自己的私欲,才能像孟子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有了这样的大丈夫人格,才能锤炼出为官清正的文化品格。 传统廉政文化的成因与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以...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dajiatan/201701/t20170116_15439232.htm
|
2017-0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