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引力  尹力  殷丽  
找到相关结果约555条 用时0.43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儒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文化生态研究
想巨人和圣哲的感染和熏陶。孔子曾谈论文化的历史传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1/t20191119_19372720.htm 2019-11-1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文化创新的关系。中华文化历来注重“变”(创新)与“常”(继承)的辩证关系,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正因为变中有常,常中有变,中华文化虽历经千险、几经变局,却依旧延续不绝、生...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6/t20190620_18851764.htm 2019-06-20

明清人为何编纂地方诗文总集
深蒂固的影响,整理乡邦当代文献及前代文献便成为众多文人心目中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诸多原因成就了数量庞大的明清地方诗文总集,其文献价值将会与他类...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6/t20190611_18818524.htm 2019-06-11

治史心语:甲骨文整理工作之反思
目前发现的刻辞甲骨已逾十五万片,单字四千有余,为殷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直接史料。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甲骨文作为直接出自殷商先民之手的文字记录,是真实可靠的殷商王室及贵...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08_18702405.htm 2019-05-08

诗教与礼制的离合
从殷商礼乐之遗的《商颂》中可以看出,二者此时的契合已比较紧密。如果我们在结合孔子所谓“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的说法,夏、商两代无疑是诗礼文化形成史上的重要一环。 二、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2/t20190227_18438365.htm 2019-02-27

诗教与礼制的离合
从殷商礼乐之遗的《商颂》中可以看出,二者此时的契合已比较紧密。如果我们在结合孔子所谓“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的说法,夏、商两代无疑是诗礼文化形成史上的重要一环。 二、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2/t20190225_18427708.htm 2019-02-25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论语·为政》言子张问孔子:“十世可知也?”孔子答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明了兴替损益的规律,甚至可以放眼百世之久。这即言读史可使人明智,鉴往可预知...
https://www.dzwww.com/dzwpl/mspl/201812/t20181212_18171698.htm 2018-12-12

殷墟发掘研究的贡献
更为清醒的认知。面对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不寒而栗的祭祀坑,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孔子坚持要“复周礼”,而不是“复殷礼”。当然,殷墟也让中国与世界对话。以殷墟为支点建立起来的中国上古史体系,已经换成了遗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术语、新概念...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10/t20181017_17953048.htm 2018-10-17

殷墟发掘研究的贡献
更为清醒的认知。面对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不寒而栗的祭祀坑,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孔子坚持要“复周礼”,而不是“复殷礼”。当然,殷墟也让中国与世界对话。以殷墟为支点建立起来的中国上古史体系,已经换成了遗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术语、新概念...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10/t20181017_17953024.htm 2018-10-17

高述群:论儒家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作乐’,实际上是对夏、商的礼、乐加以损益,使之更适合宗法封建等级制度,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2]“由周公‘制礼作乐’而形成的礼乐文化把当时居住在黄河流域的虞、夏、商、周等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共...
http://www.nishan.org.cn/xzzx/201809/t20180908_17820341.html 2018-09-08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