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条 用时0.34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
的和, 和提婆的;从而使中国佛学能够审视印度龙树`提婆一系所创大乘(Mahayana)般若空宗之万法性空,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中观学派。提出不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的八不缘起的存在概念与范畴。南朝刘宋...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jzx/201608/t20160816_14780269.htm 2016-08-16

论 支 遁
穷,无穷之变,非圣在物。 论者往往以此目支遁为“存神者”,并以之为因心起色的重要理论根据。其实,支遁在这里谈的根本不是万法性空的本体论问题,而是如何达到认识性空的途径。“神”指般若智慧,“无”指性空之理。按支遁的逻辑,预存先验之“无”以求万法之空,...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27_2495829.htm 2007-09-27

论王安石与佛教
空”(即因果之相续断灭成空),佛教认为“断空”不是“真空”,也就是说,佛教(主要是大乘空宗)认为“空”是一切法的自性,诸法性空,色即是空,不是说人为地消灭了物质现象之后成为“空”,况且太空之“空”亦非人力所能挖凿。王安石对“空”字的解释中用了“无...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21_2168831.htm 2007-05-21

“儒教重建”视野下的“政治儒学”论说
“仁、义、礼、智、信”这些儒教价值,即全民价值,而不能在国民教育的学校中讲“因信称义”、“三位一体”、“登山宝训”、“诸法性空”、“出离世间”、“怨亲平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等基督教价值与佛教价值,即私人价值。所以,儒教是中国所有人都可以...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19_2161346.htm 2007-05-19

论 支 遁
穷,无穷之变,非圣在物。 论者往往以此目支遁为“存神者”,并以之为因心起色的重要理论根据。其实,支遁在这里谈的根本不是万法性空的本体论问题,而是如何达到认识性空的途径。“神”指般若智慧,“无”指性空之理。按支遁的逻辑,预存先验之“无”以求万法之空,...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09/t20070927_2495829.htm 2007-09-27

论王安石与佛教
空”(即因果之相续断灭成空),佛教认为“断空”不是“真空”,也就是说,佛教(主要是大乘空宗)认为“空”是一切法的自性,诸法性空,色即是空,不是说人为地消灭了物质现象之后成为“空”,况且太空之“空”亦非人力所能挖凿。王安石对“空”字的解释中用了“无...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21_2168831.htm 2007-05-21

“儒教重建”视野下的“政治儒学”论说
“仁、义、礼、智、信”这些儒教价值,即全民价值,而不能在国民教育的学校中讲“因信称义”、“三位一体”、“登山宝训”、“诸法性空”、“出离世间”、“怨亲平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等基督教价值与佛教价值,即私人价值。所以,儒教是中国所有人都可以...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19_2161346.htm 2007-05-19


相关搜索 供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