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节俭等较为宽舒的统治政策,迎来了“汉接秦弊”后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净无为。”(《风俗通义校注·正失》)景帝时期,对黄老思想更是推崇备至,“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9/t20190909_19157403.htm
|
2019-09-09
|
维。 四德:孝悌忠信,元亨利贞;问枢:生长收藏,素问灵枢;璞元:返璞归真 元气充沛;抱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无为:恬淡虚无 清净无为。 李院长用心良苦将凝聚了中华正能量的思想聚集在此,从思想上到实践上,将人一生修身之根本,立业之关键倾注其中,有助力有影响...
|
https://www.dzwww.com/2019/arf/hydt/201907/t20190726_18988847.htm
|
2019-07-26
|
满了浪漫瑰奇的想象。 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心境,到了蓬莱,岂不正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或者在这个历代求仙的地方,清净无为,做一场修行升仙的好梦? 那就是只看到苏东坡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的另一面。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挫折,他一方面以黄老之道自我开解,...
|
http://tour.dzwww.com/lyzt/ghplgszt/mjcf/201810/t20181020_17968859.htm
|
2018-10-20
|
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08_17345486.htm
|
2018-05-08
|
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5/t20180508_17345276.htm
|
2018-05-08
|
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04_17333729.htm
|
2018-05-04
|
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04_17332497.htm
|
2018-05-04
|
景致的反复渲染,琅琅的韵律于重叠之中悄无声息地在稚童心中埋下一颗莲子,唤醒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探求。或许,正如古人所说,以清净无为的心态作引导,让心灵成为世界的镜子,普照万物而不自扰。面见世间诸般美好,进而悟到众生含情。花凋有翠叶田田,叶残有夜雨清聆,是如...
|
http://sd.dzwww.com/sdnews/201704/t20170408_15741249.htm
|
2017-04-08
|
启用酷吏,民不聊生,义军四起,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诏」,说「如此下去,必重道覆辙秦始皇之辙无疑。」 武帝晚年悔悟,孝法文帝清净无为,儿子昭帝遵行不易。昭帝死后,长居民间的宣帝刘询,恰如文帝一般,通晓黄老之说,有敬天恤民之心,立即平狱缓刑,轻徭薄赋,广开...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364.htm
|
2016-05-03
|
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远非黄老思想的俭约无为所能应付的,必须要有所更正以适应已经改变的形势。于是汉武帝逐渐改变汉初不尚兴作,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在以往诸帝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适应其多所设施,兴造功业需要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加强皇帝与中央权力和改黄老...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363.htm
|
2016-0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