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4条 用时0.40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给锺叔河爷爷拜年
“采蜜本”也有锺爷爷题词:“读书之乐乐陶陶,仰视明月青天高。录四时读书乐句给萧和小友,八十八锺叔河。”“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萧和小朋友留念,八十八岁锺叔河。”锺爷爷可能怕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临别前对我说:“人小时候聪明,大了不一定有成就...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2/t20190216_18400496.htm 2019-02-16

评论:旧书市场的好消息
“过时”,它仿佛时光深处走出来的历史使者,娓娓向你讲述光阴的故事,带给你新的感悟和思考。正如苏轼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书无新旧之分,在读者不同的年龄阶段,因为其不断增长的生活阅历,也由于其不同的文化需求,往往会在他眼中呈现出完全不一...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9/t20180901_17794799.htm 2018-09-01

读书
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8/t20180822_17753988.htm 2018-08-22

《红楼梦》“失宠”,阅读文化为何嬗变?
韦伯预言也同样有效,越来越多的阅读不再出于纯粹兴趣、信仰和爱好,而是出于各种各样实用功利目标,苏东坡“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境界踪迹难寻。于是,培养公众阅读价值理性,培养为阅读而阅读的冲动,也是改变当下阅读生态一个可能途径。鼓励人们亲近纸质...
http://qingdao.dzwww.com/wenti/201802/t20180226_16376835.htm 2018-02-26

学者呼吁重建阅读习性:别让《红楼梦》成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
韦伯预言也同样有效,越来越多的阅读不再出于纯粹兴趣、信仰和爱好,而是出于各种各样实用功利目标,苏东坡“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境界踪迹难寻。于是,培养公众阅读价值理性,培养为阅读而阅读的冲动,也是改变当下阅读生态一个可能途径。鼓励人们亲近纸质...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2/t20180223_17068848.htm 2018-02-23

杨立新:这辈子就干了表演这么一档子事儿
色,就是在剧院踏实学戏。学戏就是看戏,看别人分析剧本排练、看两三个人如何演同一个角色、看演绎得有何不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戏看多了,也就知道了怎么演。 “从看到看明白,从吃到品再到咂摸,表演的方法就出来了。我以前看话剧《茶馆》,当群众演员站着...
http://ent.dzwww.com/ds/201709/t20170928_16484526.htm 2017-09-28

杨立新:这辈子就干了表演这么一档子事儿
色,就是在剧院踏实学戏。学戏就是看戏,看别人分析剧本排练、看两三个人如何演同一个角色、看演绎得有何不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戏看多了,也就知道了怎么演。 “从看到看明白,从吃到品再到咂摸,表演的方法就出来了。我以前看话剧《茶馆》,当群众演员站着...
http://ent.dzwww.com/tt/201709/t20170928_16484509.htm 2017-09-28

王易教授:我不反对碎片化阅读,只是担心……
的知识体系,清晰的认知格局,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更离不开整体性阅读、厚重性阅读、深层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正是在这样一个反复诵读、字斟句酌、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的读书过程中,培养自己沉潜的耐心,构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把自己...
http://culture.dzwww.com/cy/201612/t20161214_15274343.html 2016-12-14

传统文化进课堂 国学有了国际范儿
见。在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一句《论语》经典语录作为孩子们修养身心的座右铭,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儒文化气息。“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国际学校小学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记忆规律,常年开展“晨诵午读暮写”活动。“每天清晨学生到校后,各班均有10分钟...
http://www.chinakongzi.org/qfly/whsd/201609/t20160908_14885779.htm 2016-09-08

最是国学能致远
入学校,就是要弘扬国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学校人文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未来我们会通过孔子学堂、古琴室、围棋室等不断建设以及经典诵读、文化沙龙等活动不断开展,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
http://kzxt.chinakongzi.org/xuetanghuodong/xuetangxinwen/201607/t20160718_14638782.htm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