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6条 用时0.14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冬至数九歌和九九消寒图
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每一种物候现象出现的时期称为物候期,同一物候期的出现因地区不同而异。最初的物候学,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口头或文字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和传播,例如华...
https://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1912/t20191221_19493375.htm 2019-12-21

擅砍古树名木最高罚款30万
范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条例(草案)》提出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鼓励利用古树名木优良基因,开展物候学、生物学、遗传育种等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花、叶和果实资源。鼓励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结合古镇古村落...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07/t20190724_18978400.htm 2019-07-24

研究:气候变化致芬兰河流结冰期缩短
方面,近年来,冬春季水流量也一直呈持续增加趋势。 芬兰环境研究所发展经理约翰娜·科尔霍宁在研究报告中说:“21世纪创造了冰物候学领域的新纪录。”研究人员指出,相关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多种规划与研究,如水位调节、水力发电、防洪管理以及生物和生态研究等。<SC...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902/t20190225_18429522.htm 2019-02-25

研究:气候变化致芬兰河流结冰期缩短
量方面,近年来,冬春季水流量也一直呈持续增加趋势。 芬兰环境研究所发展经理约翰娜·科尔霍宁在研究报告中说:“21世纪创造了冰物候学领域的新纪录。”研究人员指出,相关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多种规划与研究,如水位调节、水力发电、防洪管理以及生物和生态研究等。wi...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902/t20190225_18429340.htm 2019-02-25

我们为什么还在过传统节日,这些文明价值你知道吗?
旬的概念相融合。这些完全符合后来科学观察到的天文地理以及生物节律的生态原理。 从距今4100年至3600年中产生的中国第一部节气物候学著作《夏小正》,到汉代二十四节气的完整形成并推广到全国和周边民族,中华传统节日伴随文明的创生和传承,持续到了今天,并将在未...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1/t20190131_18356735.htm 2019-01-31

二〇一八年,我们读过的书:唐诗逸思
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有的版本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孰是孰非?这就需要思考。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物候学》一书中认为应当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因为它符合唐朝开元年间玉门关一带春天几乎每天到日中黄沙直冲云霄的情况,而黄河与凉州...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1/t20190104_18256637.htm 2019-01-04

高述群:论儒家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特点和优势: 1.自然哲学的生存法则。因抗拒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以及生存的需要,中国先民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是天文学和物候学,最早形成的文化图腾是与天文学和物候学有密切关系的龙和凤,最早发现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是阴与阳、男与女、天与地的关系,最...
http://www.nishan.org.cn/xzzx/201809/t20180908_17820341.html 2018-09-08

高述群:论儒家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特点和优势: 1.自然哲学的生存法则。因抗拒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以及生存的需要,中国先民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是天文学和物候学,最早形成的文化图腾是与天文学和物候学有密切关系的龙和凤,最早发现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是阴与阳、男与女、天与地的关系,最...
http://www.nishan.org.cn/xzzk/201809/t20180906_17811239.html 2018-09-06

科学与艺术拥有共同创意源泉
许多人,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浸淫,既能做领先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又能写辞章优美、立意深远的锦绣文章。譬如,竺可桢先生物候学著作所展露的深厚诗学修养,就一直为人称道。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大多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作品常常表现出科学的自然...
http://culture.dzwww.com/cy/201712/t20171215_16782175.htm 2017-12-15

科学与艺术拥有共同创意源泉
许多人,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浸淫,既能做领先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又能写辞章优美、立意深远的锦绣文章。譬如,竺可桢先生物候学著作所展露的深厚诗学修养,就一直为人称道。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大多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作品常常表现出科学的自然...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712/t20171215_16782166.htm 2017-12-15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