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41条 用时0.24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中国首部“舞蹈史诗”作品《黄河》即将开启山东巡演之旅
喷张的历史悲歌荡气回肠,一个个血沃疆场的英雄儿女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 最后一个乐章《黄河入海流》,取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气象,由四部分构成,有《红绸舞黄河》龙飞凤舞的盛大节日狂欢,有《黄河滩》黄河激...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12/t20191218_19479480.htm 2019-12-18

探寻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从《文学史发生学对话录》说开
能够讲出它的精神风貌,展示一个诗的唐朝。一个掌故涉及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的“旗亭画壁”:“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尚未当官),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赊)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2/t20191203_19418936.htm 2019-12-03

古郡敦煌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边塞诗词展丝路兴盛
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东汉的班超曾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感动着历史感动着今人。后世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大诗人,围绕‘两关’留下了千古名句,至今脍炙人口。”敦煌市官方介绍说,该市是我国边塞诗的发源地。据统计,敦煌遗书...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1/t20191126_19397652.htm 2019-11-26

古郡敦煌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边塞诗词展丝路兴盛
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东汉的班超曾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感动着历史感动着今人。后世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大诗人,围绕‘两关’留下了千古名句,至今脍炙人口。”敦煌市官方介绍说,该市是我国边塞诗的发源地。据统计,敦煌遗书...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26_19397649.htm 2019-11-26

六神磊磊对话尹建莉:给孩子的唐诗课怎么上?
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共情的能力。 在《给孩子的唐诗课》一书中,讲到《登鹳雀楼》,会说作者可能不是王之涣;讲王维的画《雪中芭蕉》,会聊这幅画引发的争议,北方的大雪里怎么会有南方的芭蕉。六神磊磊抛出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11/t20191126_19394702.htm 2019-11-26

黄河流域的山西故事
雀楼始建于北周,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文人学士登临赏景,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隋唐五代,迄自宋辽,鹳雀楼军事用途渐渐消失,成为文人骚客赋文咏诗的胜地,最有名的当然是诗人王之涣的...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11/t20191119_19372360.htm 2019-11-19

探寻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能够讲出它的精神风貌,展示一个诗的唐朝。一个掌故涉及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的“旗亭画壁”:“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尚未当官),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赊)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16_19363870.htm 2019-11-16

探寻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能够讲出它的精神风貌,展示一个诗的唐朝。一个掌故涉及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的“旗亭画壁”:“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尚未当官),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赊)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1/t20191116_19363769.htm 2019-11-16

陇右唐诗之路
津(今巴里坤湖)。陈子昂于垂拱二年(686),随乔知之征讨同罗、仆固等叛乱,经陇坻、张掖,次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王之涣有过长达“在家十五年”的闲居生活,其时可能游历过蒲州、洛阳、陇右。著名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1/t20191115_19362983.htm 2019-11-15

《千家诗》中的哲理名句
来水清,一潭死水必将腐败发臭,这是普通常识,也是哲学命题。朱熹的两首哲理诗能够入选,说明选家的视野是刁钻且独到的。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为他讲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么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个道理,一旦...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10_19342697.htm 2019-11-1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