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相径庭。古代伊朗历经数难,亚历山大远征、阿拉伯入侵、突厥入侵、蒙古入侵,阿拉伯人统治伊朗长达了六百多年,伊朗的宗教,由琐罗亚斯德教变更为伊斯兰教,文字书写体系也改用阿拉伯字母。直到现在,伊斯兰教仍是伊朗国教。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如元、清也曾是少数民...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1/t20191115_19360574.htm
|
2019-11-15
|
大相径庭。古代伊朗历经数难,亚历山大远征、阿拉伯入侵、突厥入侵、蒙古入侵,阿拉伯人统治伊朗长达了六百多年,伊朗的宗教,由琐罗亚斯德教变更为伊斯兰教,文字书写体系也改用阿拉伯字母。直到现在,伊斯兰教仍是伊朗国教。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如元、清也曾是少数民...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1/t20191115_19360572.htm
|
2019-11-15
|
半定居、半商贸的生活方式,粟特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物质文化生活这些年已经得到逐步解明。关于伊朗系粟特人的原始信仰,一般认为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是伊朗的固有宗教,粟特人在接受该信仰时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也被当时的中国学人察觉,于是称粟特的信仰为...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6/t20190614_18829194.htm
|
2019-06-14
|
交流互鉴:亚洲文明辉煌的基本原理 由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累,世界文明轴心时代的五大文明思想体系中的四个诞生在亚洲: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儒家等。甚至连古希腊哲学也与小亚细亚有着丰富的联系。 也由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累,今日世界上信众最多的五大宗教:基督...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5/t20190513_18716474.htm
|
2019-05-13
|
在德曼-特佩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考古资料,其中一件刻有纹饰的陶瓷纳骨瓮碎片藏品意义非凡。考古研究表明,粟特人信奉当地的琐罗亚斯德教,并以一种特殊的仪式埋葬逝者。仪式上会对逝者的骨头进行清洗,并将其保存在特殊的容器(纳骨瓮)中。粟特的纳骨瓮样式种类繁多...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08_18702235.htm
|
2019-05-08
|
在德曼-特佩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考古资料,其中一件刻有纹饰的陶瓷纳骨瓮碎片藏品意义非凡。考古研究表明,粟特人信奉当地的琐罗亚斯德教,并以一种特殊的仪式埋葬逝者。仪式上会对逝者的骨头进行清洗,并将其保存在特殊的容器(纳骨瓮)中。粟特的纳骨瓮样式种类繁多...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905/t20190506_18690304.htm
|
2019-05-06
|
可谓一脉相承。地中海东岸的古城耶路撒冷,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皆视之为各自的宗教圣地。起源于伊朗高原而备受波斯帝国尊崇的琐罗亚斯德教,可谓古代波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内含一神信仰的神学元素,亦曾在中东产生深远的影响。 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首开人类社会一...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904/t20190415_18614788.htm
|
2019-04-15
|
可谓一脉相承。地中海东岸的古城耶路撒冷,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皆视之为各自的宗教圣地。起源于伊朗高原而备受波斯帝国尊崇的琐罗亚斯德教,可谓古代波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内含一神信仰的神学元素,亦曾在中东产生深远的影响。 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首开人类社会一...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904/t20190415_18614760.htm
|
2019-04-15
|
8日宣布,他们在对8世纪初烧毁的丝绸之路城市遗址“卡菲尔卡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实施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约20件疑似属于信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粟特人的物品,包括心形的金制品和指环配饰等。 “卡菲尔卡拉”遗址出土的心形金制品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1日报道,...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903/t20190301_18449350.htm
|
2019-03-01
|
在多个文明中同时发生,却并没有明显的互相影响。在中国,是孔子、老子和诸子百家时代;在印度,是奥义书和佛陀时代;在波斯,是琐罗亚斯德教时代;在以色列,是先知时代;在希腊,是悲剧和哲学家们的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这段时期,也就是赫拉克利特、佛陀、孔子同时在世...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8/t20180817_17736273.htm
|
2018-08-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