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5条 用时0.42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西湖的莲叶
无穷深碧,也只能收在眼下而不可能穿破宝石山直接到天空中去。 或言诗贵想象,不必写实。诚然。但任何想象须以真实为依据,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等,长的可使之更长,大的可使之更大;但若以短的为超长,小的为超大,已经不宜;若...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7/t20190709_18923821.htm 2019-07-09

“燕山雪花大如席”漫谈
这句诗在后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现代文人梁实秋在《雪》一文中说:“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梁...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1/t20190123_18324969.htm 2019-01-23

杜诗“放大”言说方式小议
谓诗意止言高大,不必以尺寸计也。”诗的空间距离在诗人之间完全可以理解,没有人指责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否真实。在诗人的思维中,所有物象都可以化为诗兴。“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上韦左相二十韵》),“老去...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6/t20180611_17474568.htm 2018-06-11

赏句
“柳丝千百尺,未抵别离长。”诗人用“千百尺“形容柳丝,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与李白“白发三千丈”有异曲同工之妙,突显柳丝纤柔绵长的特点,而“柳”与“留”谐音,中国历代文人钟情于咏柳寄情借柳伤别,还有折柳送别的风习,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客舍青青柳色...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2/t20180202_16998362.htm 2018-02-02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而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1/t20180120_16940956.htm 2018-01-20

诗路霞客蔡其矫:为了写诗而踏遍中国山川大地
李白歌咏了秋浦两岸迷人的风物、百姓的生活,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惆怅、愤懑。这种悲情愁绪就像淡淡的轻烟,笼罩着这秋浦歌,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道尽他报国无门、穷困潦倒的心声。 蔡其矫写于1985年5月17日的《秋浦歌》引诗就是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全...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1/t20180117_16928894.htm 2018-01-17

诗路霞客蔡其矫:为了写诗而踏遍中国山川大地
李白歌咏了秋浦两岸迷人的风物、百姓的生活,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惆怅、愤懑。这种悲情愁绪就像淡淡的轻烟,笼罩着这秋浦歌,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道尽他报国无门、穷困潦倒的心声。 蔡其矫写于1985年5月17日的《秋浦歌》引诗就是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全...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1/t20180117_16928863.htm 2018-01-17

诗路霞客蔡其矫:为了写诗而踏遍中国山川大地
李白歌咏了秋浦两岸迷人的风物、百姓的生活,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惆怅、愤懑。这种悲情愁绪就像淡淡的轻烟,笼罩着这秋浦歌,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道尽他报国无门、穷困潦倒的心声。 蔡其矫写于1985年5月17日的《秋浦歌》引诗就是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全...
http://culture.dzwww.com/sx/201801/t20180117_16928849.htm 2018-01-17

男性秃顶预示健康警报 如何预防成为关键
补足气血,不要因气血不足、营养匮乏造成秃顶、毛发早白。 消除压抑感 精神状态和秃顶、毛发早白有很大的关系,长期心情忧郁,脱发、白发就越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愉快的心情可消除精神紧张感,防止头发早白早脱。...
http://health.dzwww.com/mytj/nanke/201705/t20170518_15932600.htm 2017-05-18

《诗书中华》让古诗文流动起来 网友赞以诗文化人
之外,“汉服迷”俞露与“光头”老爸俞旭更是强强联手。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诗社的成员之一,俞露显示出自己深厚的古文底蕴,还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调侃老爸光头显年轻,引得现场笑声不断。俞露解释自己对于古诗文的热爱是因为爷爷的言传身教。83岁的爷爷是中国...
http://ent.dzwww.com/nd/201705/t20170502_15866905.htm 2017-05-0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