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2条 用时0.49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
初社会而言,唯有确立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之策方可恢复生产、维持统治,施行黄老之治恰逢其时。 黄老是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奉黄帝、老子为始祖,在执守道家“自然无为”理论的同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黄老思想是以既定秩序为前提,是退却条件下的进...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9/t20190909_19157403.htm 2019-09-09

哪些古代诗词是情理兼备的杰作
只要善于研究自身、发现真我,便不难明白人生的道理。用后人的话说,或许就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醉者与醒者 老庄所创立的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任运自然。他们贬斥世俗价值,强调“哀乐不入吾心”。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对文人的影响很大,因而在文人的作品...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22_17399638.htm 2018-05-22

学者余世存:对待自己的身体像煎一条鱼
大众媒体对于老子的曲解和侮辱,是”舍本逐末地指导同胞的生活、装模作样地妖魔化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吗? 余世存: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确实是对人的身体很关注,因为这种关注使他成了养生学的鼻祖。我们承认养生有它的道理,但不应该将它夸大到让它占据我们的日常生活...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07_17341171.htm 2018-05-07

对待自己的身体像煎一条鱼
大众媒体对于老子的曲解和侮辱,是”舍本逐末地指导同胞的生活、装模作样地妖魔化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吗? 余世存: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确实是对人的身体很关注,因为这种关注使他成了养生学的鼻祖。我们承认养生有它的道理,但不应该将它夸大到让它占据我们的日常生活...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4/t20180427_17313918.htm 2018-04-27

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这些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迥然相异,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4/t20180404_17224031.htm 2018-04-04

砍柴打水都是道——约翰-凯奇与东方哲学
的意念流动。 以上凯奇对东方哲学的学习过程并不能简单说明《4分33秒》的音乐价值。从凯奇的自学与思考历程来看,他主要受到中国的道家学派和禅宗的影响。西方在上个世纪兴起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热烈崇拜,其重要原因就像铃木大拙说的那样,能够“舒缓现代生活中的紧张、填...
http://yantai.dzwww.com/ytyy/yymb/201606/t20160604_14406204.htm 2016-06-04

战国时期农家思想的考察
无一不是农业经济的关心者,甚至,连对经济活动采取了虚取主义态度,反对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认为生活资料可以坐待天降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表示了对精耕细作农业的赞赏:“昔予为禾,耕而鲁莽之,则其实亦鲁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则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4048.htm 2016-05-03

白奚: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
期的百家争鸣和学术发展。黄老之学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如“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②一样,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也分化为庄子之学和黄老之学,它们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学说的不同方面,将道家学派引向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前者流为后...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319.htm 2016-05-03

为道学正名(1)
为周朝的史官,和孔子并世且比孔子年长30岁左右,他所著的五千余言《道德经》上下篇是我国阐述道的学说的最早私人著述。中国先秦的道家学派、汉末以后的道教、以神仙家为宗在道教中孕育起来的丹道,皆以老子的《道德经》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柱和基本经典。因之,道学应指中...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97.htm 2016-05-03

从《老子》对诸子百家的影响看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派别各执其说,互不相让。但就是这些各不相同的学派,却都受到过《老子》的影响。 下面,我们做一个粗线条的疏理。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自不必说(世人称老子为道家,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也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道家之名在后,始见于司马谈(?~公元前110年)的《论六...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38.htm 2016-05-03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