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0条 用时0.43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格非谈《金瓶梅》:是中国思想观念重要转折
格非 今天上午,著名作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格非教授在长春市图书馆作了题名为《〈金瓶梅〉与十六世纪文学真妄观的确立》的讲座,这项活动是首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的一项内容,由《作家》杂志社和长春市图书馆主办。 格非教授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从思想史和文学史...
http://www.dzwww.com/book/201407/t20140702_10570689.htm 2014-07-02

禅宗的意义世界——从文化学角度对中国化佛教的解释
性原则,对外界刺激感受进行赋值(“制造或裁剪”),然后进一步认知处理(指向“自己的期待”)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伪识宗是以真妄判定内境外境的区别;所谓识有境空就是认为我们的意识之外别无一物,以此“圆成识性”为宇宙真如,通过对它的体认而达到对痛苦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203/t20120321_6989990.htm 2012-03-21

《南询录》
不能防碍。世情中人,只知有妄,不知有真,是谓认贼为子。学问中人,必欲去妄,以复天真,是谓以贼赶贼。除了妄心都是道,超于真妄是谓学。 六一 世人不能归根复命,只为舍不得。舍不得,放不下;放不下,成不得。故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贪著而不证得,...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nxl/200904/t20090401_4385568.htm 2009-04-01

《南询录》
不能防碍。世情中人,只知有妄,不知有真,是谓认贼为子。学问中人,必欲去妄,以复天真,是谓以贼赶贼。除了妄心都是道,超于真妄是谓学。 六一 世人不能归根复命,只为舍不得。舍不得,放不下;放不下,成不得。故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贪著而不证得,...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shisanjing/200902/t20090225_4314141.htm 2009-02-25

作为文化观念的"真"及其历史意蕴
无非是现实的生命存在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在中国文化中,"真"的追求,总是难以完全割断与现实存在的联系。佛教传入中国后,真妄之辩成为普遍的论题。在原始佛教(印度佛教)中,真常常与"真如"联系在一起,所谓"真如",也就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而与之相对...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367.htm 2007-12-07

心体与性体
首先含有情感之义:恻隐之心大致表现为一种同情心,羞恶与恭敬分别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内在情态,是非在中国哲学中既涉及认识论上的真妄,又含有价值论上的善恶之义,而是非之心则更多地指对善恶的情感认同和排拒。正是有见于此,朱熹认为,孟子"所谓四端者,皆情也。...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036.htm 2007-12-07

现成良知——简述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展开
言•中》) 很显然,这是由于对“意”字的理解的不同,而引发出来的阳明批判。其实,所谓“即用求体”,正是主张在善恶已动,真妄既荫,一念转动之际,去作诚意之功,以求复心之本体,所谓“一念自反,即得本心”,是矣。念台斥之为“倒说”,也就是等于说,必须...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526.htm 2007-12-07

唐宋间儒学的转型及其提供的思考
理论体系无不是从宇宙论、世界观和认识论出发来论证自己学说的,亦即从讨论现实世界的真幻、动静、有无,人们认识的可能、必要、真妄等出发来构建自己的理论。这就迫使儒家学者必须做出回应,首先就要对最高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回应佛教的挑战。批判佛教的宇宙...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516.htm 2007-12-07

两宋道学概念及主题考论
不是从宇宙本体出发,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来论证自己的学说,亦即从讨论现实世界的真幻、有无、动静,人们认识的可能、必要、真妄等出发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儒家学者要回应挑战,就必须对最高存在问题加以探讨和说明,这可以说是被迫承担的任务。因为...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430.htm 2007-12-07

两宋道学概念及主题考论
不是从宇宙本体出发,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来论证自己的学说,亦即从讨论现实世界的真幻、有无、动静,人们认识的可能、必要、真妄等出发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儒家学者要回应挑战,就必须对最高存在问题加以探讨和说明,这可以说是被迫承担的任务。因为...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427.htm 2007-12-07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