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这个道理。 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普遍愿望。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庄子也主张:“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但是,诸子大多用说教来劝止战争,这在大国争霸时期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无法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统一问题,因而...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4071.htm
|
2016-05-03
|
荣子,在《天下》篇将宋钘与其弟子尹文一起来讲,是把其作为一个学派来看。这个学派,也是着眼于解决“天下大乱”问题。所谓“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从《天下》篇对这派思想的概括,可以见之。其概括是:“不累于俗,不饰...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632.htm
|
2016-05-03
|
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3]。 比较起来,《人间世》的前三章与...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22.htm
|
2016-05-03
|
鈃和他的学生尹文其基本倾向是道家,而又注重法治,确属黄老之学。宋鈃、尹文学说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调和色彩。比如,他们主张“禁攻寝兵,救世之战”和“情欲寡浅”,所言很象墨家——正是因为如此,荀子才把宋鈃与墨翟并提,列在一家。但宋鈃、尹文又主张“仁义”,...
|
http://www.chinakongzi.org/xxt/qqnr/201109/t20110926_6660604.htm
|
2011-09-26
|
鈃和他的学生尹文其基本倾向是道家,而又注重法治,确属黄老之学。宋鈃、尹文学说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调和色彩。比如,他们主张“禁攻寝兵,救世之战”和“情欲寡浅”,所言很象墨家——正是因为如此,荀子才把宋鈃与墨翟并提,列在一家。但宋鈃、尹文又主张“仁义”,...
|
http://www.chinakongzi.org/xxt/qqnr/200904/t20090427_4556315.htm
|
2009-04-27
|
是这个道理。 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普遍愿望。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庄子也主张:“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但是,诸子大多用说教来劝止战争,这在大国争霸时期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无法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统一问题,因而...
|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bj/lzxd/200805/t20080508_3536631.htm
|
2008-05-08
|
践,对齐国的强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八、“禁攻寝兵”的外交政策 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23_3113954.htm
|
2007-12-23
|
》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而不加批判。其论墨家,列宋钘、尹文;而《艺文志》以宋钘入小说家,以尹文入名家。盖宋钘以禁攻寝兵以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周行天下,上说下教,故近于小说;而尹文之名学,不尚坚白同异之辨,犄偶不仵之辞,故与相里勤、五侯之徒...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12/t20071220_3109666.htm
|
2007-12-20
|
》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而不加批判。其论墨家,列宋钘、尹文;而《艺文志》以宋钘入小说家,以尹文入名家。盖宋钘以禁攻寝兵以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周行天下,上说下教,故近于小说;而尹文之名学,不尚坚白同异之辨,犄偶不仵之辞,故与相里勤、五侯之徒...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10_3067352.htm
|
2007-12-10
|
墨两大系之下。宋任、尹文、惠施、公孙龙一些人都应该归于“墨者”一个大系之下。宋任(宋针)、尹文主张“见海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他们正是墨教的信徒。这是显而易见的。惠施主张“泛爱万物”,又主张齐梁两国相推为王,以维持中原的和平;公孙龙...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2974412.htm
|
2007-12-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