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44条 用时0.18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鹤湖新居:一座古宅的两百年风云
不遇的大洪水,为帮助家乡灾民,他将建房的银两用于开粥棚用。因此,房子再没有建成。 从鹤湖罗氏第三代到第六代,共有20人享有科举功名和官位。此时,两次鸦片战争让晚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鹤湖罗氏也猛然从科举求仕的梦中醒来。不过,诒燕学校依然承担着教育一方的重...
https://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1912/t20191212_19448501.htm 2019-12-12

中国儒医的文化担当
方简要,理论清晰,亦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新安医学派重要奠基人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一心学医。平生尤重医德,经常强调不可轻视人之生死,对重危病人,“竭力治之,至忘寝食”。,明嘉靖年间,瘟疫流行,死亡...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10/t20191021_19275814.htm 2019-10-21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经济生活视角
 在经济生活的视角下考察文学发展进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对“布衣诗人”予以了较多关注。所谓“布衣”,就是那些未能获得科举功名的读书人。他们的身份,主要是相对于获得了科举功名的诗人而言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其导言以唐代为...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2/t20181219_18197199.htm 2018-12-19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经济生活视角
 在经济生活的视角下考察文学发展进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对“布衣诗人”予以了较多关注。所谓“布衣”,就是那些未能获得科举功名的读书人。他们的身份,主要是相对于获得了科举功名的诗人而言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其导言以唐代为...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1/t20181126_18108117.htm 2018-11-26

王韬的日记与西学圈
竞相参与,历年获奖者共计86名,以江苏、浙江和广东籍选手最多。其中,广东大埔五品顶戴贡生杨毓辉居然连续获奖15次,拿出了博取科举功名的斗志。而正途科甲榜上的邵慕尧、朱震甲、杨选青、张骏生和陈翼为5位举人,也不计较身份地位,与莘莘学子同台竞争,终于各获奖励...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2/t20180202_16997773.htm 2018-02-02

朝山:庙会的聚与散
在科技已经有效地引发了日常生活革命的当下,朝山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在苍岩山顶,人们依旧烧香敬拜,许愿还愿,求福禄寿财、科举功名、姻缘子嗣,给三皇姑献袍挂红,刻碑留名,念佛,等等,而且女性还是明显多于男性。当然,在求效益的承包制的管理模式下,也出现...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1/t20180112_16907126.htm 2018-01-12

鲍青文社:曾经活跃于老济南的文学论坛
青文社,回忆起来,记得每月要做一次试卷。阅卷老师正是出题的那五六个人,其实他们也是文社的发起人。他们都是济南的文化名流,都有科举功名头衔,常常在一起聚会,自然就会想到需要成立一个文人学士交流学术思想、展现他们才华论著的平台,同时发现下一辈人中的可塑之才。于...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1/t20171103_16611347.html 2017-11-03

研究心得:明代科举功名群体的历史作用
三甲进士中馆选者可获庶吉士功名。上述功名皆可终生拥有,并享有相应的任官资格及待遇,由此形成了明代举人、进士、庶吉士三大科举功名群体。 举人群体是明代出现的规模最大的科举功名群体,总数有103000余人,宣德以后生存于世的举人大致经常在13000人左右;举人有...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707/t20170724_16198215.html 2017-07-24

这个月,去看看香港的小众旅游地
街中。这一条约1.6千米的道路,途经7个围村。砂石古道,青砖绿苔,宗庙高塔,一路上散落的路标和石刻,满目沧桑。聚星塔中,主掌科举功名的“魁星”似乎在庇佑着村中的莘莘学子。二公祠上,对联“達期兼善,修德于身”,足见先祖对后世子孙的殷切希望。 地址:香港新界...
http://tour.dzwww.com/shandong/mxly/201707/t20170706_16127891.htm 2017-07-06

官员的最好履历是“大本”去基层?
郑也夫在《经济观察报》刊文说,在漫长的帝制历史中并存着两种合法性:其一是皇权的合法性,来自血统;其二是官员的合法性,来自科举功名。两种合法性虽长期共存,在合法程度上则难以等量齐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司马迁借陈胜、项羽之口道出的...
http://sd.dzwww.com/sdnews/201702/t20170207_15510925.htm 2017-02-07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